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为什么说农村土地确权是一场难打的硬仗

[ 作者:土砖家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20 录入:19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是对农民的每一宗承包经营的土地发放“身份证”,明确经营权的主体归属,并以物权的方式进行登记管理。

2013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也就是2018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此再次进行了要求。目前,有些快的省份,已基本完成确权工作,即将登记发证。可以说,全国各地的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

但是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在地方落实时,受各种因素影响,开展得并不顺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也坦言,农村土地确权是一场“硬仗”。

一、参与主体众多,而且各个主体之间工作配合上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农村土地确权是自上而下的指令,参与主体多样,包括政府相关部门、村委会、农户及测量人员等,需要各主体间紧密配合。由于各主体所起的作用和利益不同,尤其是农户的分类复杂,所谓“众口难调”,再加之各主体对确权政策认知程度不同,为确权工作的开展埋下了诸多不确定性。

具体我们可以来看下面这个表。

为什么说农村土地确权是一场难打的硬仗(图1)


二、由于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在一起,农村土地确权中实际困难比较多

在确权过程中,常出现以下几类问题:

一是调查村庄的承包地确权以二轮承包时的土地证为依据,锁定了可以参与农村土地确权资格的农户范围,引发村民与村集体以及村民间的矛盾;二是由于农户外出打工,承包地逐渐退化为荒草地,指界时出现承包地四至不清的情况;三是二轮承包土地证的合同面积与实测面积差别很大;四是部分村庄农户将农用地非农化变为宅基地,等等。

诸多问题使得如何确定本次确权的承包者和承包面积成为难题。面对各种问题,各村负责人无经验可循,处理办法各有不同,处理周期无法预测,影响确权进度。

三、农户对农村土地确权相关政策缺乏学习和了解,理解和支持上存在问题

调查表明,将近 70% 的农户了解土地确权政策,但农户所指的了解,只是听说过此项政策,大多数农户表示不知道确权具体确定哪些方面,最后是否要发证,对土地确权的认识仅停留在老百姓口头闲聊不知道对与错的言谈之间,村委会没有做更多的宣传。

部分 55 岁以上的农户对确权政策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自己每天耕种的土地不可能随意被剥夺、被占用,并非需要证件才能证明是自己的,所以,对土地是否进行确权无所谓。

因此,在确权过程中,农户配合确权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和测量队以及村委会达成良性互动,而且测量人员跟农户的交流很少,很多农户并不知道测量后自己的承包地面积是多少,使得部分农户对确权工作的满意度不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