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篇关于“驻村第一书记辞职说明报告”的文章,让我颇有感触。为什么选派下去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干不下去?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关键时刻,选派下驻村第一书记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英明决策,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驻村第一书记放弃原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响应国家政府号召,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击战役,这一行为是值得我们赞赏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干不下去,处处受人阻扰现象。那么如何保障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顺利开展,以何种方式方法为驻村第一书记撑腰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来说:一是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第一书记们走出高楼、远离都市,必须要放下架子,不嫌脏、不嫌累多与群众唠唠嗑,建立良好的群众关系。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倾听民众心声。偏远农村与城市必然是有众多不同的地方,比如:受教育层次的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等,要学会与民众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与需求。三是要接好上级与下级“天际线”。要及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把上级精神同本村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落实好本村的特色致富路子,带领群众尽快脱贫,过上好日子。
作为主管部门来说:一是要大力宣传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目前,有很多村的群众误认为,驻村第一书记就是省、市、县派个人下来做做“花架子”、走走“过场”不干实事的,造成群众“不买账”现象发生。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宣传很重要,让民众明白:驻村第一书记就是为民服务,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二是制定保障第一书记权利细则。第一书记们在开展工作中难免会“碰钉子”,工作开展不下去,处处受人阻扰,就需要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文件保障第一书记权利。三是要做好村(社区)“两委”的思想教育工作。目前,许多村(社区)“两委”班子呈现老龄化,思想观念陈旧,墨守成规,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弱,对于第一书记提出的观点难以接受,往往就会出现“闹僵”的局面。所以加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的思想教育对于第一书记干好工作极其重要。
在现阶段脱贫攻击关键时期,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干好扶贫工作,建设美丽新农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