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实践证明,光是倡导、动员还不够,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该追责就追责,绝不能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人民网1月5日)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作为领导干部,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当然,但凡对人生抱有积极态度的人,都希望能有所作为,实现自身价值。尤其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更是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的不懈追求。但也不排除如王三运书记所说:“对定了的事情,一些方面要么是选择性执行,合意的就干、不合意的就推;要么是被动式执行,像磨盘一样,推一下就动一动,不推就不动;要么是机械式执行……”者。笔者以为,严格兑现奖惩,才能让干事者“大有可为”。
奖要奖到点子上,惩要惩到心坎里。无疑,通过奖与惩的鲜明对比,才能在干部头脑中掀起一场风暴,真正触动灵魂,进而树立勤政作为、落实有力、求真务实的价值及行为导向。诚然,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禀赋、能力、机遇等等。然而,除了这些人们熟知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要“有所为”还得严格兑现奖惩达到“有所畏”。纵观现实情况,在工作顺利的时候,精神状态良好,把工作当成事业;身处逆境之时,精神懈怠、慵懒散奢,把工作当成副业者不乏存在。为此,除了奖励、除了动员,还真离不开问责。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也就是说,一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失去敬畏之心,为人处世就可能变得狂妄自大、肆无忌惮,或许就会出现搞“一言堂”,对那些关系事关全局利益的重大事项、关系群众利益的重要问题,不按科学、民主决策行事,独断专行;或许就会“瞎指挥”,全凭个人一时好恶,不尊重常识、科学与规律,出现“拍脑袋”决策;或许就会搞“小圈子”,遇事退避三舍、谋事浅尝辄止、干事虚与委蛇等等如是,在最终吞下自酿苦果同时,损害了公信力。所以,只有严格兑现奖惩,才能让领导干部时刻保持正确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从而在工作、生活和自身修养上有所作为。
有权须有责。正所谓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百姓,运用得不好则会贻误事业甚至葬送自己。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执行秉公用权的各项规定,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实现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才能在工作、生活中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有鉴于此,严格兑现奖惩让干事者“大有可为”,更得改革完善体制;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强化干部分类管理;理顺权责关系;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强化下级对上级、群众对干部的监督;改进干部考核工作;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强化治庸措施;严格执行法规制度。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严格兑现奖惩让干事者“大有可为”,值得期待。笔者相信,通过树立标杆、奖励绩优,来明确组织鼓励的行为,传递组织倡导的价值导向;通过惩劣,来表明组织对虚以委蛇者,严惩不贷一个不留。定能起到很好的震慑和警示作用,让更多的领导干部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作者地址: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