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称城里陷“会海”,农村遭“会荒”的情况时有发生,归根结底是农村开会没有开到“点子上”,从而导致“会海”现象层出不穷。(新华网 12月28日)
会议,作为基层宣传、传达精神、政策等最主要的手段,开好农村各一次会议对做好基层工作尤为重要,然近年来农村遭“会荒”的情况时有发生,归根结底是农村开会没有开到“点子上”,“会海”现象层出不穷,导致部分群众不愿参加会议,出现“躲会”、“懒会”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部分党员干部文化程度偏低,经常出现开会时间长且对上级会议精神领会不足,说不到会议的点子上去,既浪费老百姓时间,会议效果也不佳,因而同一个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开会,从而让老百姓对会议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部分党员干部在综合事物处理上欠缺灵活变通,一些不必要的事物工作也要开大会来处理,或者涉及极少的个案也要综合大会处理,或者在选取会议的时间、场合上不科学、合理,与地方农节背道而驰,因而出现参加会议缺勤人员多、不愿参加会议的情况出现。
会议作为基层最重要的政策宣传、传达手段,基层群众其实很喜欢参加会议,只不过部分党员干部歪曲了“文山会海”的含义,单纯地减少会议的次数,而不注重会议的质量,从而引发了上面“会荒”的现象出现。
杜绝“文山会海”并不是不开会,而是要提升会议质量、提高会议效率,杜绝出现一件事情多次频繁开会而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部分村干以“开会找不到人”等等说辞来敷衍会议效率低的现象,首先村干部应该深思开会为什么找不到人?任何客观的理由都是推脱责任的借口,从源头上来改变现状,让老百姓都积极参与到会议才是当前党员干部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
作者地址: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