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湖南14位市州委书记以及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党委负责人,就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集中向省委常委会述职。其中,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讲,株洲市创新机制,从166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中遴选48人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任书记。(2016年12月27日,东方头条)
这个做法让笔者眼前一亮,现在大多数地方政府都是派出有干劲的年轻干部到软弱涣散村、贫困村等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村民脱贫。而村民普通会认为,觉得“第一书记”是“毛头小子”,办事不牢;或者,年轻人吃的米还没我吃的盐多,他懂什么。面对村民的不理解,年轻的“第一书记”们首先要做的,往往就是取得大家的信任。
“发挥余热”的“退二线”干部们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是从一方领域的干部岗位上退下来,几乎都是某个领域里的精英人士,经验丰富,视野开阔,对政策各方面理解把握较强,往往还是村民们的“熟人”,他们一句话很容易就能让同年龄段的村民们信服。在经过“任前培训”后,这些新“村干部”更全面深入了解农村工作,掌握了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基层党务公开、基层党建实务、党风廉政建设等业务技能后,就能更精准、迅速的KO掉贫穷、落后这些“怪物”。
当然,很多人会说,有些要退休的干部,连自己的工作都会懈怠,谁还会想再去做实事、干实绩。但笔者觉得,随着人寿命的不断延长,退休以后,身体健康的人们往往会想去实现一些在年轻忙碌的时候无法实现的愿望,比如到处游玩、学学写大字、学学跳舞什么的,其中也不乏年富力壮,想要继续为群众干点事而且能够胜任的。在自愿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让这部分干部老有所为不是很好吗?毕竟在同等条件下,在村民们的眼中年龄可能真的会是一种优势,不是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吗。
希望株洲的这个创新工作能一步一步收到实效,希望这些“新村干部”们能够老有所为,做出实绩,帮助村民们尽快脱贫致富,让自己也老有所乐。
作者单位:乐山市市中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