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从“扶贫鸡”到 “滞销鸡”谈扶贫方式转变

[ 作者:瑜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16 录入:16 ]

近日,贵州省剑河县南明镇出现了年初的“扶贫鸡”,变成了当下的“滞销鸡”,贫困户心急如焚,想廉价变卖又得亏本,加重经济负担;想继续喂养,怕成本越累越高,雪上加霜,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究其以上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种原因:

市场饱和导致滞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修身养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生态食品农家菜越来越受追捧,于是在这样的市场冲击之下,许多农户开启了生态养鸡和农家餐馆,越发的生意兴隆带来了更多的市场冲击,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这样的市场竞争中,于是前期养殖规模的不断积累壮大,加之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生态养鸡行业也越发壮大起来,然而市场需求的发展并没有跟上生态养鸡的速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必然就会出现滞销状况,所以,贫困户中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足为奇了。

盲目跟风,缺乏科学性、市场性。今年来,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不少地方领导干部没有充分做好应对准备。在脱贫任务繁重的压力之下,缺乏市场调研,盲目跟风,大量搞市场饱和的帮扶机制,导致 “滞销鸡”这样的情况发生。

地理环境导致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销售模式单一。由于地理环境偏远,许多贫困地区的交通不便,甚至不通道路,运输成本高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贫困户产品的交易,降低了老百姓、贫困户的收入。再加之许多贫困地区网络通讯不发达,贫困户知识水平低,只能靠传统的销售模式进行物质买卖,这样的环境下出现“滞销鸡”也算正常之事。

因而笔者认为,当今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务必在 “滞销鸡”一事上进行自我反省,改变扶贫工作方式,创新扶贫帮扶机制,想贫困户所想,做贫困户所需,让贫困户不在为辛勤劳作而发愁,让贫困户如期脱贫致富奔小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