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福建省纪委获悉,截至目前,福建共发现扶贫领域违纪问题线索1045条,已核查957条,立案336件,党纪政纪处分466人,诫勉谈话、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等983人,对负有监管责任、领导责任等相关人员703人进行严肃问责。(新华网,11月 29 日电)
扶贫资金是国家为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而设立的专项扶贫资金。然而,这么重要的款项却成为一些党员干部眼中的“唐僧肉”,不但给国家和集体财产造成了损失,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
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中央和地方政府扶贫资金投入也将更大、项目更多。加强扶贫开发领域党风廉政建设,严查扶贫领域腐败,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刻不容缓。造成扶贫领域的贪腐主要原因:一是基层个别党员干部党性不修、政治觉悟低、价值观扭曲、权力迷失;二是监管无力、严密的审计跟不上;三是群众监督意识薄弱、维权意识差、监督举报渠道不畅通。
扶贫是实实在在为民办好事,是真真正正的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专项资金,然而基层“微腐败”已然成为制约脱贫攻坚的“拦路虎”,要防止各级党委防止扶贫资金成为“唐僧肉”,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务必要增强宗旨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守廉政底线,切实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其次是要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不能仅靠自觉,必须有相应的法规制度作保证。应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制定专门法规,对权力运行公开的方方面面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使权力运行公开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健康发展。再次,加强管制监管,制定切实可行、有效实用的监管措施管住基层干部手中的权力,从源头防控,杜绝监管真空,充分利用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第四,加大惩处力度,对于侵害百姓利益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加强基层反腐,从根上杜绝腐败。
基层干部是扶贫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他们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干群关系与群众利益,只有加强对“县管”们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才能使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作者地址: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