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赵海:能听善听群众之声大有裨益

[ 作者:赵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30 录入:实习编辑 ]

如果广大党员干部也能修一修“挨骂课”,在虚心接受群众批评的过程中完善自我、提升工作,党群干群关系就会更加密切,更加融洽,更加和谐。(新华网 11月25日)

听群众的骂声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搞工作,特别是基层工作,越接近群众,带着淳厚乡音的国骂也越是常见,我们大多的党员干部也能理性看待,谨慎处置,在政策范围内,尽全力保障群众的利益 ,这当然是好的,但是这样的工作未免被动,好些地方“不吵不闹,这事免谈,又吵又闹,回家过年”正常诉求渠道弃之不用,小事靠吵,大事靠赖,这样的风气不是一地所有,而是普遍情况,平白摊上更为沉重的维稳压力,也影响正常的办公秩序,所以,听群众的骂声固然是难能可贵,但同时再一边听群众的呼声,更是殊为不易。

听群众的呼声,听得是什么?是发展的需要,是现实的诉求,是心里的委屈,更是将来的希冀。这样的呼声不好听,听了会有大堆的工作,更多的麻烦,但我们必须要听,我们的乡村建设、城市规划都需要更为脚踏实地,符合发展的眼光来布局,来实施,听群众的骂声,解决的是现在的问题,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的是未来的麻烦,意义就在这里。

要听好呼声,也难,我们不是没有联系干群的渠道,我们也不是不重视这方面的工作,甚至我们的群众路线运动已经收到超出预料的累累硕果。但是,我们还是经常有“猝不及防、出乎意料”的问题发生,有些当然是无可避免的,但是有些却能够提前预防,所以我们的党员干部要眼光超前,有危机意识,更有工作热情,还要有政治水平,舍得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听好群众的呼声,解决好实际的问题。

在具体操作上,首先制定出涵盖民生、规划,特别是突出容易产生矛盾的土地、农林、民政等领域的群众意见征求制度,并在梳理、畅通原有沟通渠道的基础上与之相结合,重实际,求务实,与中心工作紧密联系,才能让善听群众呼声不至于成为空谈。

总之,挨了骂,不打紧,当做动力,再多看看,听到群众的要求,听到群众的呼声,至少也是有了参考、有了方向,对我们的工作,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江油人社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