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代克以前只知道存钱,从没听说过“存牛奶”。直到村里搞起了合作社,他这才发现:呵,“存牛奶”,可不就是存钱嘛!(09-04新华网)
在脱贫攻坚中发展起来的一批致富产业,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一些产业因受到市场的制约出现了滞销的现象,令帮扶干部和群众苦恼。但是甘南藏族自治州更知地自然村以“存牛奶”和延伸产业链条的方式,让畜牧产业焕发出了生机,带动了群众的脱贫增收。
思路一转天地新。更知地自然村是传统的畜牧养殖的传统村,且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仅靠旺季的鲜奶销售赚一点收入,令当地干部群众深为苦恼。当地在把党的脱贫攻坚政策与当地畜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在外务工人员经验丰富、头脑灵活的优势,成立了牦牛养殖合作社,在对接龙头企业中构建了新的产业发展机制,以龙头企业的订单保证旺季鲜奶的销售;运用产业帮扶资金和群众的入股资金建立起了冻库,把淡季的鲜奶储存起来,补齐了淡季滞销的短板,同时引进酸奶生产加工企业,为牦牛养殖注入了新的生机,以增收致富的实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延伸产业链条补足产业发展的短板。农产品的发展既受到气候的约束,也受到市场供需的制约,在全力振兴农村致富产业中,在优质的产品也会因供大于求的制约而滞销。因而基层干部在发展农村致富产业中,需要运用综合施策这双手,打通市场的需求,促进地增产人增收财税增效。主动利用市场的需求,以培育优质的品牌加大农副产品的销售;同时要对接龙头企业或引导外出务工人士回乡创业的办法,在建立冻库加强农副产品储备,回避市场制约的同时,开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多渠道地开发农副产品,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中开启农副产品的畅销之路,保障群众致富增收。如新疆的葡萄、陕西的苹果、广元的核桃和豆腐的开发,都是成功的范例。
发展农村致富产业考验的是帮扶干部的智慧。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工业产品的开发一样,既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又需要有持久的耐心。基层干部要对接群众增收致富的实效,在产业发展中既要对接市场的需求,又要注重从群众传统种养殖业中培育优势产业,利用适合当地气候、群众普遍掌握的种养殖技术优势,在构建“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新的利益联接机制,在实现规模化生产中实现基础设施提升、群众生活改善的双赢。当然更知地自然村“存牛奶”的实践告诉人们,在延伸产业链条中,还要运用储备这只手,补齐农产品销售的短板,在综合施策中保持致富产业发展的生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