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遏制扶贫走过场关键要真情和实干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25 录入:实习编辑 ]

日前,湖北省武汉市2016年“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追踪报道第三场播出,聚焦精准扶贫工作有待提升问题。武汉市农委、扶贫办相关负责人现场接受问政。节目反映,在黄陂区蔡店街赵店村朱邵煜夫妇心目中,精准扶贫给他们留下最深的印象是照了一次相。扶贫干部说,拍个照就能证明来过了。拍完照后,他们就走了。(11月20日 澎湃新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都富起来了,人民群众都过上了小康生活。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水平存在很大差别,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山区,群众生活还很贫穷。为了让全国人民都富起来,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十三五期间的重要目标任务就是脱贫攻坚,全面脱贫。各地党委政府也纷纷立下目标责任状,保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重任。在如此形式下,脱贫攻坚正在有序推进,总体趋势良好。然而,类似的“口号扶贫”“展板扶贫”“拍照扶贫”这样“走过场”人到心不在的形式主义扶贫还大量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扶贫,顾名思义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但在一些干部眼里扶贫工作成了一大帮人前呼后拥,握握手、讲讲话、照照相就拍屁股走人的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这种“形式主义”的扶贫工作,不仅浪费了财力人力,还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基层的和谐稳定,更严重侵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因此,笔者认为,遏制扶贫“走过场”关键需要“真情和实干”。

遏制扶贫“走过场”需要党员干部有真情。扶贫工作是需要党员干部与群众多交流,进村入户,了解贫困群众的生活现状,积极主动帮助他们分析贫困的原因,是因病致贫、因智致贫、因灾致贫,还是因学致贫,看他们究竟在哪些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帮助和解决。针对了解的贫困原因,出谋划策,积极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并给与他们一些生产生和技术上的帮助,帮助他们实现增收致富。

遏制扶贫“走过场”需要党员干部有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不是一句空口号,得有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实干才能兴邦,扶贫最终是要通过辛勤劳动来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现状。要认真分析群众贫困的原因,找到适合脱贫致富的办法。脱贫致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干部和群众一起齐心合力,艰苦奋斗,勤劳致富。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要不断加强贫困户的教育与培训力度,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要推行产业扶贫,引导乡村能人立足乡土带头致富,带动其他人共同致富。

扶贫不是一句口号,扶贫不是面子工程,扶贫更不是政绩工作,扶贫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和职责所在。所以,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要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用实际行动为贫困对象脱贫致富谋发展、谋利益,彻底杜绝搞形式、走过场,切实担当起肩上职责,在全国全面小康的征程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