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共建温柔关系需去掉保护伞

[ 作者:胡臣臣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8 录入:实习编辑 ]

“重经济,轻环境”是一种“杀鸡取卵”的方式。如何避免人类在污染环境的路上越走越远,进入“生存困境”,亟需人类转变观念,停止对环境的污染,担负起治理环境的责任。我们要敬畏大自然,与环境建立“温柔关系”,这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官大人民群众的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为了经济发展,追求利益最大化,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漠视环境保护,然后结果就是让人类“自食其果”。

全国平均雾霾日数增减,雾和霾的日数范围逐渐扩大。让人们不禁尝到破坏环境的“恶果”。随着人口增加,机动车增加,城市城市承载量增大,但是,一些政府打造城市却没有规划能力与眼光,缺乏长远目光,一些官员只注重显政绩,忽略隐政绩,注重追求城市经济发展,光是打造城市光鲜亮丽的外面,忽略城市地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一些城市内涝严重,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倒塌,交通瘫痪,百万人受灾,经济损失巨大。

不仅在城市,农村也是如此,“公地悲剧”就是例证。各村民都只顾个人经济收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环保意识薄弱,忽视环境保护,忽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无节制掠夺公共环境资源,造成农村土地、水资源污染严重。在农村,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让地方经济发展,偏袒污染环境的纳税大户,以便获得财政支柱,忽视地方环境污染,忽视民意诉求。政府充当了企业污染环境的“保护伞”。

环境污染之所以严重至此,有地方政府的责任,监管落实不到位,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偏差,重视地方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还有人民群众的责任,环保意识薄弱,一味追求个人经济创收,无节制使用公共自然资源,无视政策法规,肆意破坏环境。

所以,保护环境,需要社会各界,全民参与。一方面是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应该排在经济发展前面,加大宣传环保理念。确保保护环境的资金投入,并落到实处。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力度,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扶持环保科技,利用科学技术治理环境。不仅要加强治理,还要注重防护,推广“绿色产品”,宣传环保理念。另一方面需要人民群众将环境保护作为自己的职责,转变经济观念,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残疾各种环保活动。

作者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八角井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