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预防在先,谈话提醒彰显组织厚爱

[ 作者:念初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4 录入:16 ]

近日,四川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在省一级开展谈话提醒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谈话提醒的主体范围、主要内容、启动条件、实施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对监督考核提出了具体要求。笔者认为《方案》的出台有以下三个意义:

一是关爱干部的一种体现。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凡此种种监督手段,都不是以处分干部为最终目的,而是通过纪律的震慑反面的警示让干部不敢腐;通过制度的不断健全、规矩的不断树立让干部不能腐;通过事前的教育思想防线的筑牢最终让干部不想腐。谈话提醒,在干部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及时给干部敲响警钟,让干部能够及时纠偏回正,无疑是组织对干部的一种关爱。

二是监督干部的一种手段。岐山书记提出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指出要让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而谈话提醒,正是这第一种最普遍最常见的形态,通过谈话提醒的常态化开展,使我们的干部随时都处于监督之中,从而让干部真正学会自律、自省。

三是惩防体系的一道关防。惩防体系的建设,一直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由此可见,预防腐败是这种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谈话提醒,无疑是惩防体系中的第一道关防,通过这一道关防的随时警示,使干部在刚出现问题时就能及时得到约束和矫正,从而充分对党内风气激浊扬清,起到教育和保护干部的作用,营造健康干净的党内政治生态。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