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官员坐小板凳看表演,应从点赞到习惯

[ 作者:胡臣臣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03 录入:实习编辑 ]

9月28日,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暨第五届新疆回族花儿邀请赛27日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举行。当日的演出在室外的舞台,所有的观众无论官员和普通群众都坐小板凳观看。(9月28日 中国新闻网)

伊利官员与民众一齐坐小板凳看表演,获得民众一片“好声”,民众纷纷为官员“接地气”做法点赞。不少网友发言,官员同民众一齐坐小板凳看表演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怎么就变成“接地气”了?网友的法声确实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或许是“整风运动”之前的官员的“官本位”印象还残留在脑海,曾经领导干部的作为总是比人民群众“高人一等”的印象还没有“消散”,所以把官员理所应当坐“小板凳”当做了“例外”而赞赏有加。

诚然,领导干部坐小板凳看表演应该被“点赞”,但是,又是否被想过,其被点赞还是因为做得太少,是一个“鲜例”。试想一下,如果其是“惯例”,人民群众都习惯了,还会被点赞吗?当然不会。但是,这样的“惯例”才是社会所追求的,才是真正的“鱼水关系”的展现。

领导干部坐小板凳看表演之事成“惯例”。一方面有利于官员从自身思想行为驱除“官本位”。“小板凳”与“高坐软椅”虽然只是凳子结构与材质的不同,但是如果将之分别给予群众与官员,那么普通的凳子就会成了“地位”的象征,统一凳子也就意味着,干群是“平起平坐”的,领导干部没有“特权”。单位组织良心用苦的安排,也是在给予领导干部心理暗示。

另一反面,有利于民众重新认识干群关系。官员之所以会“权力寻租”其实一部分缘于一些请托人“拿钱诱惑”,可能是这些请托人看高了权力,让官员找到了“捞金”财路。那么让请托人正确认识“官位”“权力”,认识到“官权”是“公权”而不是“特权”,也可以从源头上“防腐”。那么让其看到官员,没有“专坐”,也是一种“无特权”暗示。

官员坐小板凳看表演,是一种“无特权”暗示,而这样的“暗示”只是一种“过渡”,过渡直到当官员坐小板凳不再被“点赞”,那就是真的实现了官员“无特权”。

作者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八角井社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