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路上,习得一技之长

[ 作者:邛莫格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31 录入:16 ]

记者从四川省委组织部了解到,在今年11月底前,四川将实现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贫困村“农民夜校”的全覆盖。7月以来,为解决村民“脱贫能力贫困”的“农民夜校”已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陆续开展。日前四川省委组织部专门下发通知,对建“农民夜校”提出了明确要求。(新华网 8月27日)

一直以来,藏区、彝区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大致相同:无劳动力、无固定收入来源、人均收入低等,低龄辍学是导致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的一大障碍。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土生土长的原住居民,常常因为生活习惯、语言文字等的不同导致无法更快地融入社会,成为时代发展中的一分子。男耕女织此等在电视荧幕上看到的惬意生活,在贫困地区并不少见,而这种生活方式却成为了该地区世代贫困的关键因素。

仅拿彝区而言,时常听闻老一辈说起,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部分颇具头脑的彝族群众也想借此机会下海经商,便纷纷进城打算做点小买卖,怎奈语言交流受阻,“经营”数日也毫无所获,只得草草收场。从此便流传开一句话“彝人不善经商”。撇开挣钱一事不谈,学习亦是如此,彝区小孩若是从小成长于汉族地区且一路求学,尚好,若是中途插班,语言不通、交流不畅必将成为学习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年少辍学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农民夜校”福泽群众。家里的老老少少有地方学习了,学点技术、了解时事,不再与社会脱节,夜校每年对当地所有贫困户进行全覆盖脱贫培训,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普遍掌握1至2项实用技能,人人都有机会一技傍身。

“农民夜校”助力脱贫。村里的男女老少有技术傍身了,无论是外出打工还是科学耕种,都能带来可观的收益,人均收入得到提高,脱贫攻坚得到更大体现。

笔者认为,学得一技之长胜读万卷良册,无论贫困与否、学历几何,进入社会后会轻易发现,技工在很多时候往往比学者更为吃香,“农民夜校”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又一良方,值得社会称颂点赞。

作者地址: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