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领导干部要善于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 作者:木子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08 录入:7 ]

一些党政官员面对新媒体素养严重缺失,不仅容易导致官员自身陷入舆情漩涡,而且让网络问政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沦为空转。官员触网“媒商”低下,引发社会关注。(网易新闻)

面对网络等新媒体,官员常常有三种心态。一是“鸵鸟”心态--—网络恐惧、装聋作哑,不愿面对网络、无视舆论生态变化,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唯恐祸从口出、避之不及,却不去积极调整思路,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形成“老办法不灵、蛮办法不行、新办法还不会”的本领恐慌;二是“家长”心态——高高在上,官腔回复不亲民,流露出部分官员对公众的傲慢和冷漠,折射出权力背后的官本位意识;三是“路人”心态——随意轻率、任性发布被拍砖,一些官员虽然赶时髦开设了微博公号,但之后的表现却俨然一副“路人”姿态,鲜有发声,甚至销声匿迹。

其实,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领导干部既离不开新媒体,时常需要它;也因其不好驾驭,而不时让自己‘出丑’,下不了台。面对新媒体,到底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该说,又如何说,领导干部需要摆正心态,积极主动克服网络“水土不服”,不断提升与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领导干部要破解“困在网中”,善于“稳坐网中”,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一要用心做到“把准脉”。领导干部应以积极的心态拥抱网络信息新时代,主动吸纳来自网络的真知灼见,热情欢迎群众上网参政议政和开展民主监督,善于借助互联网不断拓展工作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二要用情做大“朋友圈”。这要求领导干部改进工作方法,善于借助新媒体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领导干部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做大“朋友圈”,必须用情,带着感情上网,同各方面在网上网下都建立良好关系,让具有思想共识的网上“朋友圈”越来越大,让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与党的声音同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振,不断拓展主流思想舆论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三要用力做好“舆论场”。走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凝聚群众,这就需要用力做好网上“舆论场”。对涉及民生热点的问题,应主动设置和引导议题,带动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在互动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协商中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实现正确舆论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的统一。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在网络舆论代表性和影响力与日俱增的今天,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通过网络走好群众路线,无疑是面对这一新形势的正确选择。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