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人民日报》“今日谈”刊文《换届,服务莫“断档”》,文章指出,今年是地方党委换届年,如何保证日常工作不因班子调整而“断档”,同样检验工作态度与责任心。细节中最见态度。据悉,有的地方对变动较大的班子,实行分批次调整干部的方式,有效避免了换届期间工作“掉线”、部署“落空”的现象。更多考虑群众的需求和感受,让干部交接实现“无缝衔接”,才能把换届工作做得更好。
文中提到的服务“断档”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一些基层。百姓要办事,领导又不再,很多事情就会落下。换届工作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倘若因“换届”而耽误了群众的大事,那就无异于当年有人戏谑时说的为搞好“精兵简政”工作而增设“‘精兵简政’办公室”一样,“精”来“简”去,反而加重了“衙门”负担,最终吃亏的还是老百姓。如何才能在保质保量搞好“换届”工作的同时,又使服务不“断档”,很令人深思。
“换届之际,领导岗位出现暂时空缺,也许情有可原。但不能因为领导‘未到位’,就把工作进度落下,更不能把群众的事情推到一边,让群众吃‘闭门羹’。”要使服务跟得上,除了文章提出的“实行分批次调整干部的方式”外,前届领导能不能站好最后一班岗是非常关键的。因为面对“换届”,真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者,也毕竟是少数。然而,即使境界没有那么高,那起码的责任与担当应该是有的。有的人认为换届前夕就可以把工作放松一下,甚至放弃了“服务”,而去搞出些收买人心、拉取选票的勾当来。其实,这样的换届思维,已经完全走偏,就凭着一点,换届中肯定该“走人”。
什么是“在其位,谋其政”?就是无论遇到这样的境况,都要把那份责任与担当“进行到底”。一位党的干部,“在其位”了,只要知道“谋其政”,那他一定是个好干部。党的干部们应以什么为“政”呢?“不论职务的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就是“政”,“为人民服务”的精辟论述是共产党人永远不会迷失方向的航标灯。倘若知道自己可能在换届中要被换掉或调离,就在工作中推三阻四,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因而造成服务的“断档”,那将失去正确的方向,属典型的“为官不为”,还去拉什么选票呀,直接“下课”算了。
话说回来,“选票”该拉不?该!关键是如何“拉”?其实,那种为拉选票而“断档”服务者,恰恰把问题想篇了。因为群众所关注的,并不是你“临时抱佛脚”所宣扬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多少钱一票的金钱“选票”,而是你平日里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效果”。要想“拉”到更多的选票,就只能在“最后一班岗”更恪尽职守,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你在“服务”中得到了民心,那选票就想不高都难。
要实现“换届”中干部交接的“无缝衔接”,需要有关部门的“宏观调控”,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的敬业精神。不为选举而刻意奔走,需要一如既往地干好本职工作,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君子不图名利而名利随之”,坚守“初心”,努力工作,顺其自然,配合组织,让服务不“断档”,就是“拉取”选票最好的方法。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