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旅游被神化成传统村落发展的不二法门

[ 作者:唯美乡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08 录入:实习编辑 ]

在理想情况下,必须完整地保护并发挥传统村落的社会、文化、科学、艺术、情感等价值。尤其是在整个整个传统文化几尽流失殆尽的大背景下,经济价值只应该是传统村落综合价值中最不重要的部分,它只应该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中产生的附加的、额外的收获,而绝不能将其作为主要甚至唯一追求。

可是,今天的情况是,我们坚决果断地抛弃了祖宗的一切,却又找不到新的文化指引,只好沦为文化的弃儿,彷徨啊彷徨,迷茫啊迷茫,社会的价值观彻底地空心化了,把一切努力聚焦到动物欲望的满足上,内心空虚、目光短浅、唯利是图、醉生梦死,富者不仁,穷者无义,假冒伪劣有毒食品坑蒙拐骗尔虞我诈成为常态。整个社会的物质追求彻底排斥了精神追求,一切价值判断的标准都坍缩成一条:能不能搞到钱。

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手段也顺理成章地围绕着能否“搞到钱”来展开。于是乎,传统村落的发展就被等同于经济的发展,村民利益被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利益,保护和发展都带有强烈的功利动机。只不过有的比较邪恶卑下,仅是为了一己之私利;有的则正当高尚,是为了村民过上好日子。但是,目的有高下、结果无差别,就是把传统村落综合价值剥离得只剩经济价值。经济价值怎么套现?最简单、最便捷、最偷懒、最粗暴的途径就是迎合当前低层次的旅游市场、媚俗于眼下畸形的社会心理需要。

于是乎,传统村落要想发展,就得搞旅游,蔚然成为波及面颇广的思维定势。专家们这样说,领导们这样想,村民们这样渴望,朝思暮想“村道两旁停满了一望无际的私家车”。有些村确实不适合搞旅游,也要生拉硬拽、霸王硬上弓,甚至连山高路远的村寨也要搞旅游,想方设法筹资修路,路修通了,有没有游客来不知道,反而村里人是能走都走了。

与其耗费巨资去改善什么交通条件、接待条件,更糟糕的是生生打造一些什么景点,创意一些什么“故事”,还不如把这钱、把这精力投入到实实在在地修房子、搞农业去。更糟糕的是,“传统村落发展就是搞旅游赚城里人钱”这种思维定势一旦形成,必然会阻碍对其他发展途径的探索和实践,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能走的路就只有越来越窄。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唯美乡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