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从“城管打人”透视民意伪善

[ 作者:李江川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24 录入:吴玲香 ]

原题:城管执法过程当警惕民意伪善

近日,眉山市彭山区某超市楼下出现城管在执法过程中,与出面打抱不平的市民发生分歧,双方对峙时一男子倒地,引发大量市民围观。随后,一则题为《彭山市民与城管夺老人东西鸣不平却被打倒在地》的帖子在网上出现且被广泛转发。而后来经过记者查证,当时城管队员与该男子根本没有肢体接触。

一句城管打人,常常会引来舆情的愤慨和周边民众的情绪激昂,这从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民众法治观念的进步,这对城管部门,抑或者所有执法部门都是一个“紧箍咒”,这更加要求我们执法过程的规范与合法,对法治社会的建立也有一定好处。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撮”人喜欢在民众面前颠倒是非,或者推波助澜。这实际上穿着正义的外衣以“卫道士”的姿态在进行民意的伪善。

我们不得不承认,城管执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不规范的做法,包括法律依据和法律流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次的城管执法都是违规的,都是暴力的,都是以一种固有形象面对民众。法治在进步,城管执法也在改变,而故意扭曲事实真相,故意引导民意去攻击城管执法,攻击政府,意欲何为?

比如上面笔者提到的这个案例,这个案例在我们执法工作中并不少见,试想,如果没有政府执法仪,如果官方一直不给出真相,那么一句“城管打人”又将引来多少网络暴力和舆情?

民意的伪善,体现在不讲事实证据的声援和行动。它带有很大的盲目与愤慨,其本意并非想建立一个公正、客观、法治的社会,而是群体之间突然享受充当“卫道士”的那种快感,那种点燃民众舆情的那种肆意。要知道,真正的民意应该是建立在事实真相上的思考与判断,而不是撇开法治真相只顾渲染情绪的“构陷”。

要知道,一个社会要维护良好的秩序,不能仅仅靠情绪宣泄。这表面上看是“民意”取得了胜利,实际是没有法治的社会并不能引导真正的民意,路人的“伪善”实际就是在践踏法治。

(作者单位:绵阳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一大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