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调查显示,我国的环境污染正在进行一场“上山下乡”运动,即工业污染正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乡村正经受着垃圾问题的重重压迫:白色污染、环境破坏、饮水安全、居民的身体健康……乡村垃圾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尽管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目前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乡村仍是难以割舍的心灵家园,护卫乡村环境,就是为大多数人守住心中的根,遏制垃圾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势在必行。从道义上讲,乡村以产出的各种生活物资供养着城市,城市不能反过来以垃圾荼毒乡村;从感情上讲,放任“垃圾围村”,坐视乡村“沦陷”,也是对故乡的一种背叛。
当然,要解围“垃圾围村”的困局,除了尽快刹住垃圾“上山下乡”这股歪风,更重要的是必须城乡两者通力协作,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还城市以干净整洁,还乡村以山清水秀。
这就首先要在城乡垃圾产生的源头上加强管控,对垃圾进行严格分类。对于能回收利用的垃圾进行二次利用;对于需要销毁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压缩填埋。事实上如何处理垃圾在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所需要做的仅仅是把这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加以借鉴,从而将垃圾变废为宝,或者将其对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其次要加大环保宣传,提高国民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垃圾围村”固然有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的原因,但与村民长期以来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意倾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有关系。所以,解决乡村垃圾遍布、随意堆积的状况,还应该从提高村民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上多做文章,通过宣传教育、评选美丽乡村等手段,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教育村民,从而改变乡村面貌,改善民居环境。
第三,通过政策补贴,提高资本进军垃圾回收综合利用产业的积极性。据了解,我国每年的农村垃圾总量为1.2亿吨,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2015年发布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状况评估报告》显示,若将城市辖区的农村部分算在内,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62.02%。也就是说,对垃圾回收综合利用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发展该产业仍大有可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为生命呐喊”,与之相呼应,环保部确定我国今年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引发对乡村环境质量的关注,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集体“呐喊”;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则需要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呵护美好的家园。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河南经济报 2016-06-0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