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农村改造盼“有为”

[ 作者:肖璐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25 录入:吴玲香 ]

在瑞士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演讲台前一位28岁的中国姑娘王茜正缓缓说着她的致富事迹,台下各国代表和工作人员也因这位史上最年轻的中国演讲者而忘记了时间。作为一个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王茜搭乘着科技快车,在给家乡带来改变同时,也完成了自己人生一次华丽的转身。(519日《工人日报》)

从新型城镇化建设伊始,关于农村的变革一直是被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代农民工城市化等诸多带有标签性的话题屡屡被刷上关注的头条。当然围绕农村说得最多的恐怕还是贫穷和落后,虽然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到如今农村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

王茜说,我是农村的改造者。诚然农村是需要改造的,一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车辙越走越远,大量优质的青年被城市吸纳,农村失去了建设的主力军。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和自身观念落后等原因让部分农村和外界交流受阻,致使经济发展滞缓。故而要改造农村、建设农村、富强农村,我们期盼有为之思、有为之士、有为之举。

农村改造盼有为之思。我的梦想就是让仅剩留守老人、妇女和孩子的老家恢复生气,摆脱贫困。王茜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中国人感慨颇多。农村里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努力读书凭自己的自量走出去,却很少有想过再回来建设家乡。一方面适应融入比开疆拓土要容易得多,另一方面许多人认为顾全好自己的小家庭已是不易,至于建设家乡是政府应尽之责。因此要改造农村需要从思想上树立农村主人公意识,生于斯长于斯也需营于斯保于斯。运用亲情的纽带、文化的牵引、责任的担当让更多人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服务家乡。

农村改造盼有为之士。人才乃发展第一要义,农村要改造发展也需要依赖人才红利。当然相比于城市的繁华快捷,农村也有自己的质朴厚重。虽然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基础建设薄弱、思想落后的问题,但也正是因为这片市场的空白让人才有大展拳脚的空间。况且农村的农业资源丰富却因为一直缺乏科学的利用,导致资源浪费。如今恰逢互联网+”的时代浪潮,农村的这些资源好比深巷的醴酒,相比于和同行在城市进行残酷的竞争,莫不如带着技术、带着科技、带着前卫的思潮去打通农村和外界的阻碍,开拓这一片处处是机遇的新天地。

农村改造盼有为之举。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强调有为还包含着一种从大到强的期许。据王茜透露,她和该县其他村合伙人准备通过把控当地产出的辣椒质量并逐步做大,做成一个集中品牌销售。我国经济正在转型期,如何从原有的规模化、批量化、标准化生产,转向多品种、高质量、品牌化的产出值得研究思考。要在这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大道上矫健前行,还需将提升品质落实到日常行为中,以质量持续提升,不断增强大众对本土品牌的品质信任度和认可度。

显然,目前的中国农村市场够大,自然、物产资源也丰富,然而人才不足、信息滞后的现状让农村的崛起陷入有心无力的困境。幸而有王茜这样年轻有为的改造者们扎根农村,改造农村,农村也期盼更多的有为,为农村带来发展的动力和希望。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荆楚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