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倒乱扔垃圾、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对老人不孝敬……对这些在农村时有发生的问题,应当如何处置?去年以来,大济镇在辖区各村推广村规民约评议制度,村民矛盾纠纷少了,村容村貌美了,村风民风更好了。
日前,记者来到第二批市级幸福家园试点村——大济镇乌石村,宽敞平坦的水泥村道上看不见垃圾,两旁是生机盎然的绿化带,清清河水环绕着村庄潺潺流淌……满眼整洁和绿意。“去扔垃圾啦?”村部旁的小路上,该村党支部书记郑金灯向拎着两袋垃圾走向不锈钢垃圾桶的村民小李打招呼。“是呀,自从有了村规民约,全村人都对环境卫生更加重视了,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里,人都舒服多了。”小李乐呵呵地说道。
村民口中的村规民约,正是去年乌石村制定的《乌石村村规民约》。郑金灯介绍,修订村规民约就发生在乌石村“幸福家园”试点村建设的过程中。新村建设好了,道路基础设施及居住条件变好后,村民们也有愿望将这样的好环境维持下去,加强公共卫生、公共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管理的诉求也很强烈。
该村干部通过走访村民代表、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将大家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村规民约最终生效。
“发现随地乱倒乱堆垃圾,门前屋后垃圾不及时清理,一次扣20分。”“发现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的,或侮辱、诽谤他人,造谣惑众、搬弄是非的,一次扣20分。”……记者看到,该村村规民约包括社会治安、公共卫生、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5个方面共18条,实行千分制考评。有约束居民行为的规定,也有奖励办法,比如“见义勇为或及时举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经查实,奖20分;”、“热心公益事业,捐款1万元以上奖50分,5万元以上奖100分,10万元以上奖200分。”……
为保障村规民约制度落到实处,该村在16个村民小组,分别通过村民选举产生一名评议员,评议员一般由退休老干部、德高望重人士和各方代表组成。“他们在村中威望高、公道正派,做群众工作大家都信服。”郑金灯说。
评议员蔡燕煌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工作是每天在所负责的区域内巡逻走访,及时发现群众中的好人好事,劝阻违反村规民约的不文明行为,并及时在小本子上登记,统一加分、扣分。“如果居民行为违背村规民约,我们所立的处理约定是以教育为主,轻者口头批评教育,重者在村部曝光台上曝光” 。
记者了解到,该村村规民约考评总得分结果,年终时在村务公开栏上公示。大济镇政府拨付一笔奖励金,对得分高的村民给予奖励。此外,在同等条件下,农村建房、村民低保、参军、慰问、银行贷款推荐等福利待遇分配,得分高的村民享有优先权。
蔡燕煌介绍,不久前,一村民将村道旁一株三角梅移栽到了自家门前,还不等村干部前去劝说,村民们便主动上前对这种行为展开了批评。“自从村规民约实施以来,如果有村民将垃圾倒入小溪中,就会立即被旁边的村民提醒,村容村貌更美了” 。
在大济镇蒲山村村部,一块黑字白底展板挂在墙上,整整齐齐地写着“村规民约”4个大字。“这是一份接地气的村规民约。”该村党支部书记黄加成说,比如村里出现不孝敬父母、邻里纠纷等现象,虽没有构成违法犯罪,但影响社会风气、邻里团结和睦。早在去年年底,该村就成立了村规民约草拟小组,深入各家各户征求意见,然后将征集的村民意见进行讨论、归类,再形成文字。“正因为村规民约是由村民自己参与制定,村民们都很熟悉,也乐意自觉遵守”。
截至目前,大济镇23个村,已在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并施行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让法制在农村落地生根的重要方式。”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村规民约实现了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村民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大济镇党委书记黄明华说,现阶段农村,大家之间都有着盘根错节的乡情和深厚的亲情伦理。在此基础上,把大家约定俗成、得到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化解村民之间各种隔阂、利益冲突,是一种群众性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有效办法,是对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补充。
中国乡村发现转自:仙游今报 2016-05-16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