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农村易地扶贫搬迁,为什么仍有些人不愿搬,他们在顾虑什么?
当前,全国各地的精准扶贫工作正在深入地推进,作为国家精准扶贫一大举措的易地扶贫搬迁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之中。但在此项工作的开展中,有的地方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工作人员前去征求大家搬迁意愿时,尽管政策再好,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不愿意搬迁。他们究竟在顾虑什么,为什么不愿意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的目的主要是将居住在深山、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等这些“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至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并帮助其解决就业、产业发展、生活所需等各种困难,让其在新的居住地实现脱贫致富。
可以说各地对易地搬迁的扶持政策是能够保障到易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然而,在动员过程中,还是有些人不愿搬。他们不愿搬迁的理由除了为生计问题而担忧以外,就是对这一方水土的留念,对农村地缘关系和生活方式的留念。
易地搬迁的对象多是生活在比较封闭而落后的山区,一些具有开拓意识和闯荡精神的年轻人已经搬迁至城市生活了,而留下来的这部分多是一些文化水平相对不高,乡土观念深厚的人。虽然说他们世代生活居住的这个地方自然环境相对较差,但生于斯、长于斯的他们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及认知方法都已经形成,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内向心态、固守传统经验以及保守求稳的经世观念使他们安于现状,不愿搬迁出去而让现有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另外,因为文化知识不高,思维方式守旧和封闭,他们担忧搬迁至城镇后无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甚至会担忧将来要落叶归根的问题。小编就曾遇到这样几位老人,其子女均在外务工,并表示有一定的搬迁欲望,但是老人就是不同意,就算换着法的做其思想工作,老人还是不愿意,他的理由是搬迁出去后,今后去世了,你们还得把我抬回来安葬。
其实不仅是老人有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也存在这种思想,他们也担心适应不了新的生活方式。他们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长年相居,人们彼此熟悉,已经形成了一种牢固持久而复杂的社会关系。并一直过着传统的自给自足、单一封闭的慢节奏生活。一担搬迁之后,就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适应新的人际交往方式。所以在动员搬迁过程中,他们除了担心将来的生计问题以外,对搬迁后拆除老宅将宅基地复垦也表示不理解,这是为自己留足将来返回来的节奏啊!
同时,有的人不愿搬迁的原因就是担心搬出去了之后,原居住的土地、山林等生产资料怎么办,一直处于犹豫徘徊之中,可以说其思想观念一时是很难改变的,需要在搬迁以后逐步解决其所担心的问题及顾虑,方能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易地搬迁就是将这些居住在贫困山区的贫困户搬迁至条件较好的地方,逐步实现城镇化。但是如果在他们生产生活城镇化以后,思想观念没有城镇化,就算搬迁出来,仍然有返回原居住地的可能。
中国乡村发现转自:头条号 农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