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解决了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这是我国在过去五年取得的举世瞩目发展成就之一。李克强总理同时在报告中指出我国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这项工作不可谓不艰辛,但是这事项硬任务,我们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因此脱贫攻坚工作还需要继续深入推进。
在精准扶贫脱贫过程中,各地方政府都根据中央工作安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人因地施策,不断进行创新,精准扶贫,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扶贫经验,取得了巨大扶贫成就。过去取得的脱贫攻坚巨大成果让我们在工作中信心倍增,但是我们亦不能洋洋自得,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必须要未雨绸缪,预防脱贫后返贫现象的出现。预防返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脱贫攻坚要精准,实事求是。在脱贫过程中,必须紧紧依据相关政策进行验收相关脱贫项目,不能“任意脱贫”、“随意脱贫”,对各脱贫对象要从其生产发展、生活状况、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评估,仔细对照脱贫标准进行验收。对脱贫结果不得虚报谎报,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让符合脱贫标准的群众早日脱贫,让不符合脱贫标准的群众继续给予帮扶,真正做到精准脱贫。(二)要牢固树立持续生产发展观念。在扶贫过程中,帮扶人与被帮扶对象都要树立持续发展观,不能因脱贫后而松懈。帮扶人在脱贫工作结束后也要持续关注被帮扶对象,对其脱贫后的生产生活也要多加以指导与督促。被帮扶对象在生产生活中,要学会创新协调,根据有效的帮扶措施不断探索新的出路,走持续发展道路,杜绝返贫。(三)要建立健全脱贫后的监督机制。要落实责任,以对帮扶人、帮扶对象、帮扶措施进行有效监督,对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准确评估。在脱贫后,对脱贫对象要在一定时期内进行评估调查,落实谁帮扶谁负责的责任,保证帮扶措施的长期有效性,预防返贫。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脱贫攻坚,既要针对不同贫困人口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又要落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贫困人口享受到脱贫攻坚政策真正的实惠,保证帮扶措施的长期有效性。我们要立足长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预防返贫。
作者地址:合江县福宝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