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李晋鲁:铲除基层“蝇腐”需要主动“挥拍”

[ 作者:李晋鲁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15 录入:16 ]

各地不断加大对群众身边腐败的查处力度,成效显著。但仍然有一些“苍蝇”或独自潜藏于群众身边,或聚集群众身旁。(新华网413日)

近年来,“大老虎”落马频现,既让舆论媒体猛料不断,也让群众拍手称快。相比之下,基层“蝇腐”虽拍打不少,但“刷屏”的只是少数“奇葩”,由此而来的群众欢呼也是有限,基层反腐“除恶难尽”的感觉始终存在,网络上加强基层反腐的呼声也居高难下。

仔细想来,倒不是基层反腐力度不够,而是许多具体情况阻碍了判断。一来基层人多事多问题也多,“苍蝇”式腐败和问题发生概率相对较高,短时内难以杜绝;二来底层腐败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如针虽小,却更能刺痛民心,群众痛恶之感更加明显;三来个别地方反腐压力从上至下层层递减,落到基层就成了光说不动的“假把式”,一地之反腐不力造成处处不力的假象。

实际上,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无论是“大老虎”还是“小苍蝇”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反腐作战硕果累累,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客观而论,基层反腐和治理不是一锤子买卖,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在“蝇腐”尚未禁绝的今天,既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也需要主动“挥拍”发力,铲除乱飞“苍蝇”,还群众一个“干净”“清净”的基层环境,以实实在在反腐效果回应民心期许。

首先,要在规范权力上下工夫。基层“蝇腐”说到底是权力腐败,斩断权力寻租和妄为的空间,“苍蝇”也就无处叮食。打击权力腐败,制度是“笼子”,监督是“拍子”,常用“拍子”把权力赶进“笼子”,用之于民是放出,任性妄为是拍打,督促权力规范运行,彻底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其次,要把好财经纪律关口。“蝇腐”之可恨就在于与民争利,甚至“口中夺食”,克扣低保、擅领补助等行为无一不是巧取豪夺群众“口粮”,不顾群众生存。根治“小官”贪腐,就要从财经管理着手,以财务审计为突破口,促进基层财务公开透明,织就一张“防虫网”,让“苍蝇”不敢碰,让权力不敢乱来,保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最后,要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解决基层腐败问题,营造“干净”的社会环境,既需要纪检部门对贪腐分子穷追不舍,也需要群众拿起民主法治的武器主动反击,同步发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蝇腐”猖獗不仅是制度缺失、干部素质等造成的问题,群众不懂依法维权、不参与社会管理也是重要因素。基层治理不能完全依赖党和政府,群众要发挥基层主人翁的作用,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懂得民主参与社会管理和监督。只要把大大小小的事务和利益晒在“阳光”下,再多的“苍蝇”也将被拍得粉碎。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