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落实“精准扶贫”;要以“精”为出发点、以“扶”为落脚点

[ 作者:流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4 录入:7 ]

“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精准扶贫成为“2016年重点工作”的部分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在习近平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30余次。

(人民网)

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那么摘掉全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贫困”帽子就是完成任务的关键。而今时间仅余5年,面对如此大的一个贫困人口基数,脱贫攻坚工作的任务量、困难度可想而知。在巨大的挑战面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密谋划、审时度势,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一系列战略举措。

可以说“精准扶贫”,既是帮助贫困地区和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科学方法,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既是对以往粗放扶贫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是对原有扶贫体制机制的重要修补和完善。今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那么如何让“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关键要在“精”和“扶”上做好文章。

“精准扶贫”,要以“精”为出发点。这要求扶贫工作围绕“六个精准”进行,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做到“六个精准”才能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精准扶贫”,要以“扶”为落脚点。这要求扶贫工作注重借助一些渠道和项目。就渠道而言,可以在生产和就业、易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扶贫、低保兜底等面下功夫。就项目而言,既可以沿用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传统方式扶贫,又可以积极引入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新兴方式帮助扶贫。因地制宜,多管齐下,确保“扶”得起、“扶”得科学。

总之,做好“精准扶贫”,一定要“对症下药”,以“精”为出发点、以“扶”为落脚点,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中国制度优势,让扶贫落到实处。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