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全面精准脱贫不能只有“拼命精神”

[ 作者:伍文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4 录入:7 ]

四川乐山市政府新闻办8日深夜通报称,该市马边县境内的省道103326公里加400米处路边岩意外垮塌,致途经此路段勘察精准扶贫交通项目的乐山市公路局长王川等7人不幸遇难。(39日中新网)

路边边岩的意外垮塌夺走了7名扶贫干部的宝贵生命,却夺不走一切扶贫工作决胜全面脱贫攻坚的决心和意志。尽管是次意外,但毋庸置疑,全面精准扶贫的道路的艰险超出许多人的想象,不战胜这些险阻,全面精准脱贫就无从谈起。

脱贫路上的险阻不只是贫困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闭塞的交通,更因教育、医疗、就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应的人才匮乏,贫困群众人均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有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没钱医治,大部分人从事低效率的传统农业,收入之低,仅能持续基本的生存需求,导致贫困地区积贫积弱。恶劣环境、基础落后等客观上的制约,人口素质偏低、留守老人儿童居多等内因,意味着全面脱贫攻坚必然是任务沉重、时间紧迫、形势严峻、挑战重重。

路有没有?通不通?这是绝大部分贫困地区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实现精准脱贫,必须优先解决的就是交通闭塞、行路难的问题。只有先打通脱贫的“任督”二脉,让外面的扶贫技术、扶贫人才、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等源源来断流进贫困地区进行“输血”、“造血”,才能增强其脱贫的内生动力。值得注意的是,7名扶贫干部不幸遇难的地方正处于马边县往凉山州美姑县方向的地处,属于最易发生边岩垮塌的地段之一。

扶贫需要乐山干部的“拼命精神”。尽管路途艰险、环境恶劣,但7名扶贫干部却以生命诠释着使命精神和责任担当,这正是全面脱贫最需要的“拼命精神”。扶贫道路艰难,需要扶贫干部的时代担当,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关键时刻,不畏困难,敢作敢为,敢闯敢拼,对有利于群众的事,绝对义不容辞,把脱贫帮扶化作使命担当,任是前途险阻,也不畏牺牲,敢于拼命。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了最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众,需要一切战斗在扶贫工作一线的英雄们敢拼、爱拼、能拼。

全面精准脱贫不能只有“拼命精神”。全面精准脱贫是一项极为复杂而艰难的系统工程,任务重、时间紧,需要乐山干部式的“拼命精神”,甘于奉献,不惧扶贫路上的艰险,敢闯敢拼,杀出一条扶贫的血路来,探索、创造出更多具有实效性的扶贫模式。然而,另一方面,分解到各地的扶贫任务不可小觑,面临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只有“拼命精神”,更不能紧赶蛮干,须深入贫困实地,深入调查研究,摸清贫困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可操作的扶贫方案,确保扶贫不走弯路,不走回头路,做到拳拳给力、步步精准、有的放矢。 

作者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