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要升官找大嫂”是公权力腐败“怪胎”!

[ 作者:渴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2 录入:16 ]

时任巨野县党委书记刘贞坚,主政5年间收受42名当地官员财物114次共739万余元。巨野县党委书记刘贞坚也与其他贪官的风流成性截然不同,妻子是巨野县公安局副局长的他没有被查出任何生活作风问题。他逢事就和老婆商量,多数贿款都是通过老婆间接收取的。(中国网2月28日)

“公权力家族化”一直是众人诟病的话题,家族腐败的毒苗一旦发芽,就会孕育“火箭提拔”、“官商互助”、“吃空饷”等一系列怪象,严重影响公平公正的推进和公序良俗开展,诸如本案的“要升官找大嫂”就是公权力腐败的最佳佐证。翻看前期中央的两轮巡视,种种迹象表明一些贪腐官员已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夫妻档”“亲友团”等新形式以家庭关系为纽带,合力上演了一场场“亲缘腐败”的大戏。贪腐夫妻档、贪腐父子兵形成的完整的“家族腐败”利益链,牵连甚广、危害巨大,在巨野,一句坊间传言“要升官找大嫂”道破了当地的政治生态,也道出了亲情被权力异化的可悲。

不得不说,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制度与亲情间的微妙关系,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几乎成为家族腐败最完整的诠释。比起陌生人间随时有可能崩塌的信任,亲缘关系更容易形成天然同盟,从而最大限度攫取公共权力背后的社会资源,夫妻齐上阵做“权力掮客”这种“夫唱妇随”般的贪腐堕落的现象引人深思、发人警醒。

“官本位”的封建意识,“封妻荫子”的特权思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陋规则,使原则在亲情面前变通、底线在人情世故中失守。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人的落马,都带有“全家腐”甚至是家族式腐败的特征。徐才厚对家人管教不严,甚至纵容袒护,致使妻子颐指气使、贪欲膨胀,女儿娇生惯养、生活奢侈,两名秘书也利用他的影响给人办事、收受贿赂,最终身败名裂。

其实,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腐败都是基于“公共角色”的存在才有可能发生的,在实践中,官员在私人领域扮演者“丈夫”“父亲”等私人角色的家庭伦理,于在公共领域作为“官员”的职业角色的行政伦理交叉的存在,正因如此,那些拥有权力的官员们,理不清二者的关系,以为了让下一代、让家庭过得更好为借口,渐渐地偏离公共角色的正常义务,进而形成“贪腐夫妻档”“贪腐父子档”等利益同盟,这也诠释着正家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笔者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廉洁文化的重要阵地,是防腐拒变的一道重要防线。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正家风理应成为每名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当然,有力的监督也必不可少,监管的触角也需向官员的家庭及社会关系延伸,在正常的范围内对官员及其家庭社会关系成员进行有效监督,让家庭这一拒腐防变的坚强阵地实至名归。与其说刘贞坚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上演了一场自欺欺人的戏码,不如说刘贞坚用自己的真实案例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

笔者希望,领导干部应以此为戒,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时刻以“三严三实”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同时,要选好用好身边人,加强教育管理,在发现其有反常举动时,要早提醒、早纠正,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更多在制度完善层面筑起严密篱笆,真正确立起使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运行,就不会再有“腐败掮客”,“身边人”腐败。也就是说权力运行本身不再跑偏,“身边人”腐败哪里还会发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