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重教好村风成就村民的好福气

[ 作者:林日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2 录入:7 ]

卫辉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薛屯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都会有三五名学生考上全国各地的大学。近些年,该村考上大学的学生数量成倍上升,截止到目前,该村已经出了200多名大学生。甚至,一条街上竟然有多名博士生。(228日《平原晚报》)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村里的重教好村民则可成就村民的好福气。自从恢复高考之后,全国各地涌现出不少的“博士村”、“状元村”,今天新闻中的河南省卫辉市可以说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如今已出了200多名大学生,甚至一条街竟有多名博士生。这在一般人心中可能被视为奇迹,然而在那些类似“状元村”的人看来,却很平常。早在2011年的《城晚报》报道:吴川市长岐镇郑山村,被称为“留学生村”。改革开放以来,该村一共走出了200多名大学生,出了30多名留学生,足迹遍及欧美;2014年《郑州晚报》报道:河南邓州的大丁村,总人口不足2000人,近代以来却出了20个博士、23个硕士、90多个大学生,在当地被称为“博士村”。

值得庆幸的是笔者也生活在类似的小山村:一个只有30来户人家的小山村,自从恢复高考以来,已经出了10位硕士,3位博士,1位博士后,1位大学教授……笔者村里的孩子并不是天生就特别聪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特别勤奋。为何会如此呢?主要原因是吾村村风好,正气足,村民从不打牌闹事,也很少比住比吃比穿,只比哪家的孩子听话、孝顺、有出息,对孩子的学习特别重视,村里人最常的口头禅“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无论酷暑寒冬,夜幕降临时,家长都会坐在孩子身旁陪孩子学习。孩子们的勤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而与吾村只有一路之隔的一个差不多大的村子,只有近年大学扩招后考上的3位大学生。平时,这村的人心里十分羡慕吾村年年有孩子考上大学生,而他们的孩子却大多读到初中就再对学习了无兴趣,因此村里人怪村子处于山的北面,挡北风,风水不好……其实,他们每年只顾在外挣钱,把孩子留在村里,从不注意孩子的教育。而且村里人一有空闲就玩纸牌,搓麻将,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五十K”、“吊金花”,读书自然就上不了心,升学肯定是难以成功了——村风的不同,引发孩子成长的结果迥异。

当然,卫辉市薛屯村的好村风与村两委的重视教育分不开,他们不仅把村小学土坯房变成了现在崭新的两层教学楼。去年底,还再次得到扩建。村书记王凯说:“村里没有其他发展资源,多培养人才,多出大学生就成了村两委的使命。”正是这样的理念,薛屯村多年来,没有一个学生中途辍学,也没有一个学生因贫退学。这种重知识、重教育的浓厚村风成就了孩子们的未来,也成就了村民的好福气。

作者单位:湖南省武冈市湾头镇泉塘中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