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农村电商从业者的四大困局

[ 作者:亿邦动力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9 录入:吴玲香 ]

近年来,阿里、京东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农村大计搞得热火朝天,也对农村进行了密集人力布局,但这并不能解决农村电商发展的伤痛。

那些真正投身农村电商的创业者,生意到底如何?

又存在怎么样的农村电商困顿呢?

物流不给力:挖出来的东西 还得再埋回去

湖北荆州石首市桃花山镇农村淘宝合伙人刘进介绍称:2016年春节,山里的黄鳝贵的时候有上百元一斤,下单顾客很多,但运输却是个大难题——黄鳝必须有水,但水又不能太多。

此外,许多土特产都需要保鲜,面临同样的难题。刘进囤了几十吨甘蔗,自己既没仓库又没冷库,只好付保管费,委托农民深埋地里。春天来了,气温逐渐上升,甘蔗会发酵发芽,若不尽快处理,就是一大笔损失。

菜鸟物流是石首农村淘宝货物指定运输企业,负责人唐超说,运输的下行件多,上行件少——下乡的工业品多,进城的农产品少。“农产品太重,工人不愿意搬,公司不可能支付过高的劳务费。运输成本上去了,我们也赚不到钱。”

刘进专门卖农特产品,打包服务全部根据顾客要求进行,小至几斤一袋,大到几百斤一袋。大物流公司不愿承运,只有本土一家小型物流企业愿意合作。

农村电商不赚钱 赚钱基本靠“骗补助”

资深农村电商研究人士介绍说,他们在贵州农村与老乡聊天时了解到,许多人在听说农村电商后便着手开始做,但自己投了钱也挺卖力,就是不赚钱。他们认为,以后再也不相信电商了,都是骗人的。

安徽农村淘宝合伙人介绍称,目前农村淘宝合伙人是没有工资的,主要靠政府奖励,奖励成交量高+单笔订单多的合作人(即开农村淘宝的)。“我知道有个小伙子一个月刷了16万,成为当地第一名,后来我亲戚也这么做,当月拿了4000多的奖励。”

“土货”火了 有人山寨怎么办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淘宝合伙人刘兵兵介绍称,他专门收购、销售土特产,在网上视频直播打糍粑,网友边看边下订单,一天就卖了8个。“一个糍粑要四、五个人打一两个小时。”

尝到“越土越好卖”的甜头,就把桃皮柑、楠竹笋照片放到网上,一个春节接单超千份,就连黑泥巴做的花泥也卖了800多斤。

刘兵兵最担心“差评”,一个“差评”可能会带来连锁反应和致命打击,所以保证“土货”正宗非常重要。他一年卖土鸡蛋流水600多万元,销量越大,疑心越重:如何辨别真假土鸡蛋?

同为农村电商从业者的肖君秀分析称,“土货”是个形象说法,其背后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土货不正宗,网络销售肯定会出问题。农产品若要顺畅进城,就必须迈过这道坎。

年薪20万招不到人

北京市昌平区孵化园负责人袁飞介绍,以前在深圳做金融,现在回乡创业。201616日投入营运,40多天就投入了1200多万元。

但是,问题来了——招人难!连找个美工都很难。园区企业有上百种产品,需要拍照上网推销,现在连个摄像的都没有。想为企业提供线上服务,可网站维护人员、网络营销人员也没招到。

2016217日袁飞参加全市创客大会,挂出了“年薪20万元”的引才招牌,铩羽而归。

袁飞反问道,能够拿下20万元年薪的人,早就去大城市了,为什么要在农村?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亿邦动力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