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如何走出“用工荒”困局?

[ 作者:张玉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19 录入:吴玲香 ]

新年气氛意犹未尽,上班族已经开始工作。然而,一些大城市出现的用工荒使许多人真切感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可或缺。由于许多外来人口返乡过年,一些大城市几乎上演了空城计

从以养家糊口为己任的打工仔发展到已日益融入大城市建设的农民工群体,外来务工者与现代都市律动愈来愈呈现出密不可分的鱼水关联。风雨无阻的快递员、建筑工地的工人、蹬人力三轮的车夫、摆摊设点的小贩、走门串户的修理工、车间里的工人、饭店服务员、搬家公司的搬运工……农民工干了许多城市人不愿干、不屑干的脏、重、险、累的体力活。想起他们就需尊重他们的人格、感激他们的付出、实现他们的希冀。

套用当下的流行说法,就是要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留住人才需要未雨绸缪、从长计议,具体当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平等、和谐、共享的人文关怀彰显城市亲和力。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城里人而言,工资待遇低廉且缺失话语权的农民工显然身处弱势,只有一视同仁地尊重他们的劳动,将心比心地理解他们的苦衷,设身处地地解决他们的困难,才能让农民工拥有自信心、洋溢成就欲、激发认同感。

二是实施制度改革,破除城乡藩篱,提升农民工归属感。事实上,导致农民工对打工城市不具第二故乡亲近感的根本症结,还在于由户籍、住房、就学及医疗、社保等制度性藩篱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工对大城市产生不想走愿意来的留恋情结,就需要降低其融入都市、入城随俗和保障权益的制度门槛,与当地人共享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劳有所保、难有所帮及子女入学等社会福利待遇。

返乡过年,既是举家团聚、孝亲敬老的传统民俗,也是亲情沟通、信息交流的集散平台,更有可能成为农民工理性权衡得失、重新思谋择业的新的起点。返乡者是否原意拥抱曾经的都市、回归原有的岗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这所城市有回忆、有留恋和有盼头的向往与考量。期待由用工荒激发起的单相思,能够成为有益于城市管理及企业用人创新思路、完善制度、补齐短板、重启新局的动力与机遇。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商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