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月14日 新华网)
新年刚过,责任压来,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责任之大,任务之重。当人们都在新年的喜悦当中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却在奔走各地,了解民生、民情,查看扶贫情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2020年所以得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都迈入小康社会,始终牵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所以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全党、全民要用心、要用力,奋力完成这一项历史使命。在脱贫攻坚战的过程当中,要脚踏实地,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不仅要让这一年脱贫,更要这一生脱贫,不仅要这一生脱贫,更要世世代代脱贫。
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战当中的一个新的举措,打破传统的“灌水式”、“输血式”的扶贫模式。精准扶贫不仅要精也要准,需要政府部门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百姓的生活情况,制定完善而合理的扶贫措施。当然,要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真正彻底脱贫,就必须在经济发展上下狠功夫、下重拳。要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的全面结合,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思想“解放”,要解放他们的“守土”思想,要让他们改变换方式、换模式脱贫致富,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勤劳,利用他们的智慧,统筹规划,方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不仅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事关全国战略全局。所以在我国建国以来,扶贫致富都是每一届领导集体的头等大事,要使扶贫工作标本兼治,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推进,持之以恒、持久发力、综合施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着重引导扶贫对象,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增强其脱贫“造血”功能,才能从根子上切除穷根、治好穷病。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