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怎样做好新形势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

[ 作者:石凯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5 录入:王惠敏 ]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在我国农村基层实行的广泛民主实践活动,是党和政府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党风廉政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反腐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我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确保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持续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已成为事关农村改革发展、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

村务公开是指村民委员会把与村民自治相关的事务和事宜,通过一定的形式告知全体村民,便于村民参加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制度。主要分为党务、政务、财务三个方面,重点是财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基础,指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中,应当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民主,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让村民就村内事务发表意见,通过民主制定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引导村民照章办事,从而实现村民民主参与村内的社会事务、经济建设以及个人行为等管理。

目前,我国所有的行政村都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成立了村民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通过多种形式使广大农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基本得到了保障,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的稳定。但与此同时,我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有的乡镇领导对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缺乏正确认识,因而不够重视,民主意识、公开意识较差;有的忙于日常事务,对村级的指导、督促、检查不够;有的村委干部民主意识淡薄,凭老经验办事,独断专行,我说了算;有的村委干部文化程度不高,书写困难,只讲干,不会做,只图简单省事;极少数村委干部认人为亲,拉帮结派,讲人情,重私利,不敢或不愿意公开、民主,甚至有个别村委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最终被绳之以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作好新形势下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一是提高认识。在农村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有利于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激发农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增强工作透明度、堵塞管理漏洞,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和约束,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保护基层干部,促进村务工作公开公正,阳光操作,使我们的村委干部做到警钟长鸣,清正廉洁,按章办事。二是加强领导。乡镇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认清形势,要坚持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责任制、部门包村联系制度,加强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及时研究和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重点和问题。三是搞好宣传。《四川省村务公开条例》经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已于2009111日起施行。《条列》一共七章二十六条,分总则、村务公开形式和内容、程序和时间、村务公开监督、组务公开、责任追究附则等,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广泛宣传。四是健全制度。村级组织要结合当前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做到凡是需要公开的村务事项和涉及到民主管理范围的工作都要依法建制、有制可依、按制办事。五是加强督查。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常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在手中,常抓不懈。纳入对村委干部的考核内容,建立和完善其奖惩机制,切实搞好协调指导,认真开展督促检查,把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六是狠抓落实。越是基层,越要抓落实。村委干部一定要树立群众意识、民主意识,要牢固树立为村民群众服务的思想,要把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点,落实好村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做到与家家户户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都要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策,切实做到村民群众关注的问题都要定期及时地向村民群众公开,接受村民监督,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赢得广大村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基层。

作者单位:中共内江市市中区委群众工作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