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把书记叫“董事长”是谁不“董事”?

[ 作者:爱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2 录入:12 ]

三年来,中央巡视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现了一批个性问题,有的领导干部身为党委或党组书记,却习惯于被称作“董事长”,别人叫他一声“书记”还打愣.(1月18日《搜狐网》)

对于称呼,一般人倒没上心。但身为党委或党组书记,却习惯被人称作“董事长”,别人叫他一声“书记”还打愣。很显然,不是别人在乱称呼不“董事”,而是书记“潜意思”想放弃党内职务,虽只是少数现象,但也折射了地方党建工作的诸多问题。

董事长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和重大事项的主要决策人,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己任,“一言九鼎”权力大显而易见。而书记呢,是党内职务,是人民的公仆,乐于奉献躬身为人民服务,不想做人民的“官”而去追逐名利,显然也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更谈不上是一名“好书记”了。

按照组织规定,书记既是行政“一把手”,又是单位党的负责人,其言行会直接开影响到大家的思想及行动。书记喜欢被称之“董事长”,叫起来有些怪怪的,但为了投其所好,大家也就习以为常称之为“董事长”。作为党的书记,又怎么能担当起党赋予的责任?称呼爱好的变化,暴露出一些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迷茫,思想的缺“钙”已到需猛药制疴的地步,宗旨信念的缺失,不仅难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更容易导致作风方面、思想方面发生病变。照此下去,必将给我们党的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思想决定行动。从近年来落马的腐败官员来看,其堕落都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过程。从最初的小贪小拿、揩点油,主观思想认为没什么,再到后来“肆无忌惮”贪腐索贿。小戒不戒,大节必然难保,平时“小问题”不当回事,必将酿成思想的“大滑坡”,在“糖衣炮弹”面前,很多书记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走向腐败的犯罪深渊不能自拔,教训十分深刻,不得不引人警示。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作为党的领导书记,责无旁贷应主动抓好党建工作,要扛在肩上,抓在手里,落实于行动,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在当前正风反腐深入推进中,更要突出和强化党建工作,要让每一位党员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作者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