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不能只“造血”不“输血”

[ 作者:泷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18 录入:12 ]

近日,“脱贫攻坚看贵州网络媒体‘走转改’”主题采访活动一行到达贵州省遵义县,重走总书记去年6月16-18日考察扶贫工作路线,探究扶贫“贵州模式”细节。(人民网1月14日)

贵州地处黄土高原,他们却在贫瘠的山地上成功发展起了大棚种植,吹响了脱贫攻坚战首个胜利的“号角”。笔者认为,贵州遵义在贫困面前不畏惧、勇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点赞。但同时,脱贫攻坚不能只“造血”不“输血”,这样的先进经验更应推广普及,带动全局发展。

一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以开放的胸襟谋篇布局脱贫路。有些地方过分追求政绩,不愿意引进先进技术、成功经验,不切实际打造自己的模式。然而,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不以GDP论英雄”。个别政府只追求眼前利益,不为长远打算的做法反而得不偿失,浪费了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给老百姓徒增负担,让老百姓感到失望。更有甚者以自己是贫困村、贫困县而骄傲,甚至因为得了这个“头衔”而庆祝。这样的怪圈和乱象只有通过不断加强认识、转变政绩观念、加强学习交流,才能彻底杜绝。

另一方面,“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需要敢于“输血”,以奉献的精神传授先进经验。贵州遵义的一个大棚能让总书记多停留十多分钟,大棚里的“精髓”更需要加大宣传、详细宣传,让各地不仅想去学习、更能有法可学。正如九丰集团苏庆说“我们原本的技术是对内保留的,毕竟是企业,但从总书记说过那句话之后,就完全放开了。”因此,不仅要有“造血”的能力,更要有“输血”的魄力。只有好的地方敢于向贫困的地方多输血、常输血,才能先富带动后富,共享脱贫成果,同奔小康之路。

总之,脱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脱贫工作虽是一项持久战、攻坚战,但相信在贫困地区齐心协力、共同奋进、抱团发展中,我们必将取得脱贫工作的全面胜利。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