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江亿:重视能源与城市的关系

[ 作者:江亿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442 更新时间:2016-01-13 录入:12 ]

现在能源问题,包括碳排放、雾霾都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这些都和城市建设、城镇化关系特别大。这样就衍生出一个问题,到底未来中国的城镇化要变成什么样?

首先,城镇化和能源的关系特别大,尤其是城市的建筑运行用能和客运交通用能这两个数加起来,在美国占总能源消耗的65%,而在中国占总能源消耗的35%。中国能源大部分是用于工业生产,而美国大部分都用在城市,围绕人的消费。再看人均值,中国人均建筑用能和客运交通用能是美国人均值的1/7,是西欧的1/3.5到1/4,中国城镇看似已经充分发展起来了,但和欧洲、美国、日本相比,是在能源消耗人均消费量很低的状况下发展起来的,这是中国城镇化的一个主要特色。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状况能否维持下去。是该维持下去,还是随着经济上涨和生活水平提高也走上去?中国的人均建筑用能和客运交通用能如果达到美国的水平,这两项需要的能源将是目前中国总能源的1.7倍,中国不可能在那么高的能源消耗状况下运行。

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现在的强度,不出现西方国家城镇化过程中出现过的建筑用能消耗和交通能源消耗的巨大上涨?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和建筑形式上,包括公共设施和住宅小区的建设模式,时时刻刻都要想着提倡绿色节能的理念,要考虑到中国正在走绿色低碳文明发展的道路,这是现在城市化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首先,建筑规模要控制。现在中国建筑总规模560亿平方米,再加上110亿平方米正在施工的工程,总共是670亿平方米,很快达到700亿平方米,这意味着将达到人均50平方米,人均量已经超过了日本,日本的人均量才40多平方米,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在我们的土地资源和能源环境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人均拥有房屋面积达到亚洲第一,这和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的理念都是相左的。我们要考虑清楚,到底什么是小康,那时候该是什么样的生活模式,整个城市是什么模式。我认为,必须要控制建筑总量,尽快实施物业税,建筑能耗要尽快实行总量控制,尽快实现建筑用能的梯级价格制,交通方面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再就是文化、宣传、教育方面,给大众灌输绿色、低碳、节约的东西,形成生态文明的文化。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光明日报2016年01月13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