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
实行生活垃圾全程管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推进垃圾分类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可回收物,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它还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垃圾分类看似一件小事,却关系到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然而,即使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意义,在现实中却依然面临知易行难的困境,这背后习惯的因素难以忽视。数据显示,中国垃圾排放量一年可达5.8亿吨。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种类五花八门,垃圾分类首先就难在这事无巨细上。瓶装矿泉水和罐装饮料的处理方式就不尽相同,更不必说空瓶、瓶盖、标签等具体物件如何丢弃都有其门道,若因怕麻烦而混为一谈,结果就可能导致垃圾分类成为一句口号。要想垃圾分类成为规矩,首先需要从居民的意识培养入手,习惯养成了,垃圾分类才有可能落实到位。
做好垃圾分类,最重要的是做好垃圾分类的教育引导工作。经过多年的倡导和宣教,不少人其实不缺少垃圾分类的基本意识,但是面对着垃圾箱上“可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简单标识,大家缺少的往往是“如何正确分类”的相关知识。开展好垃圾分类教育工作,需要利用好大众传媒,给全民设置一堂“垃圾分类课”,让人们能够精准地进行分类投放;同时,不能止步于科普知识的初级阶段,还需通过灵活易懂的宣传手段,让居民深入了解垃圾处理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进一步教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处理的日常工作,这方面工作的意义可谓立意长远。当社会形成了垃圾科学处理的群体意识,也许垃圾分类连“强制”都不再需要,最终将演变为一种习俗与共识。
作者单位:绵阳市七曲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