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红军长征经过湖南汝城沙洲村时,与村里的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一段“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也广为流传。现在,这个曾经穷困的小山村,借助红色旅游,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04-16央视网)
汝城沙洲村借助“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讲话精神中,围绕“红色旅游”资源,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在2018年实现了整村脱贫,人均收入达到了12000多元。
开发“资源”做大致富增收大文章。沙洲村借助“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挖掘红军长征的故事,满足外界群众对红色文化的需求;同时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危旧房改造,围绕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为村民培训厨艺、导游讲解等技能,引导群众开办农家乐;利用闲置的民居,开办商业一条街,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同时成立合作社,发展蔬菜水果产业,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支撑。在多条腿走路中,增强了群众发展的内力,开启了致富奔康的新篇章。
“资源”的成效在于开发。红色文化是民族文明的灵魂,绿色生态是实业振兴的根。然而一些贫困地区既守住红色文化资源,又守住青山绿水,却在等靠要中无所作为,至今依然“涛声依旧”。其原因是思维陈旧,既不在对上争取主动作为,也不围绕“资源”的开发上做好基础性工作,交通不优,环境较差,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链条不长,让外界游客来无法感受红色文化对心灵的启迪;既无外观可看,又无实质内容可探索。因而只能守住“资源”苦苦等待,难以发挥群众致富增收的带动效应。
汝城沙洲村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借助“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抓住长征精神,不断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中延伸产业链长,拓宽产业增收的路径,捂热红色旅游,丰厚了群众的腰包。因而各地要借鉴沙洲村的做法,抓住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这个宝贝,深挖“资源”的内涵,在完善基础设施中优化旅游发展的条件,培训导游、厨艺,开办农家乐;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利用闲置的民居开办商业街,提供吃住游玩一条龙服务,让景区有内容,留得住客人。同时围绕旅游业发展蔬菜、瓜果等配套产业,在拓宽群众增收致富中,实现群众就近就业,并带动周围群众增收致富,真正把“资源”变成群众的增收优势,才是资源的价值所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