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终,各项考核、检查层出不穷,对基层干部来说,这些检查不老火,但是各项工作的印证照片、记录就让基层干部非常窝火。“下村都是自己一个人,又不是走秀,谁给你照相?”“和群众交流沟通的时候难道还要自拍一张证明我去入户了?”“干部下村是常态、是职责,天天照相怕是手机都存不过来”,这样的“三连句”说出了基层干部的心理矛盾,一方面的确应该将自己职责工作印证出来,另一方面只增不减的迎检清单让人应接不暇,捉襟见肘。
目前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大幅提升,但是还有一批老干部对全镇情况可以说了如指掌,下村入户几乎风雨无阻、天天不落下。但是这批老干部对现代智能办公非常陌生,验证他们的工作还真的就不能“纸上谈兵”+“美图秀秀”了。
假如有的干部纸质资料做得漂亮,下村照片打印出来可以完美印证他开展工作的各项情况,但是如果一入户,发现群众对这位“完美的”干部根本没印象。那么这样的印证,是否本末倒置,将人民群众的利益践踏得一文不值呢?
我认为年终考核也好,对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督查也好,都不能揪着印证不放。应该是“动静结合”、侧重实效的督查才符合群众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对党员干部督查中存在的机械主义、形式主义。
讲创新,也鼓励创新。一项工作督查的意义重在落实,重在惠民政策在基层的“落地开花”。如果说是常规宣传、常规落实,那督查的结果也只有常规。但是如果一项工作在地方有创新宣传、落实形式,且成效显著,在群众中广受好评,巩固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威严、诚信形象。那对这项创新可以收集印证资料,提炼为普遍做法,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给其他地方开展同类事项时提供方向、提供创意火花,那督查的意义也能得以充分实现。
讲实效,也重视实效。督查发现地方常规宣传收获大出意外的实效,那也可以提炼自我常规宣传中出彩的地方,总结成效明显的根本原因。总之任何理论、政策,最后落脚点都是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不论过程如何平淡,但是结果闪耀就值得表彰,值得推广,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入钻研。督查中发现的出彩也值得在一定区域内推广。
笔者认为,督查中不应该以单纯检查工作而督查,而应该将督查重点侧重在工作成果上。整改形式主义,任重而道远,是各级党员干部都应该共同努力的事项,我坚信形式主义会得到、也必将得以遏制。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