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产业扶贫切不可与人情扶持挂钩

[ 作者:韩湄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1-09 录入:王惠敏 ]

    国人重礼重人情,“礼轻情意重”常常用于表现人们渴望通过送礼表达友善、尊重和情义,也是人与人互相增进往来的一个基础和过程。但对于很多人说来,人情代表的是压力。尤其在开展扶贫工作中,如果用人情来说事做事,那就与扶贫的初衷相悖了。

    如新闻中提到的例子,当地以种植茶叶作为脱贫主打产业,年底产茶3000斤左右,但企业最终只卖出2000斤左右,剩余1000斤左右的茶叶被作为“人情往来”送掉了。这个数字非常直观,让人惋惜。当然,可以理解制茶企业希望通过“送出去”的方式起到宣传的效果,然后带回更多效益的初衷,但是,对于村民和贫困户来说“送出去”的是实打实的钱,是他们维持生计的支柱。

    造成这种现象,首先,当地镇政府是有责任的。在产业扶贫工作中,政府在规划、组织、实施、监督、反馈等环节都要参与。实际情况却是,在扶贫产业有起色后,政府的注意力便有所降低,甚至不再关心贫困户的问题与需求。其次,组织参观、调研、学习的单位、协会也是有责任的。或许很多干部认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过去的作风要求,接受特色产品无碍。但其实,新时代的干部更需要重视、践行这一纪律要求。尤其是在扶贫工作中,去产业发展基地参观学习,难道不应该主动出钱购买特色产品吗?这是原则,更是对工作的一种支持。最后,企业负责人也是有责任的。企业负责人没有把企业的使命搞清楚,没有把企业的发展与贫困户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责任心缺失的表现。

    所以,还希望政府、企业一起,转变产业扶贫中那些“小心思”,不再寄希望于以人情换销量与效益,而将重心放在创新产业模式、更新宣传方式上面,为贫困户创收。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