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深度扶贫”才是打赢持久战的关键

[ 作者:张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19 录入:吴玲香 ]

目前,全国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深度扶贫已成为当前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深度贫困表现一方面是发展不足先天性的贫困,具有显著的动态性波动变化的贫困特征,巩固扶贫成果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扶贫的难度,贫困地区向自然条件更加恶劣的地区靠拢,留下的更多的是自身无法修复的贫困人员;另一方面另一方面,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并存,观念落后与能力不足同在,“等靠要”形成路径依赖,落入“依着门框闲抽烟,等着别人送小康”式的“贫困陷阱”。此可谓“思想/精神/意志性贫困”。

要真正使得贫困群体实现可持续性减贫、可持续性脱贫的目标,关键在于“深入”,首先是认识上的“深入”。

精准扶贫中精与准的重点深入。目前,我国剩余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自然条件更加恶劣的连片深度贫困地区,突出表现为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众。针对这样的“禀赋性贫困”,尤其需要继续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加快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两不愁、三保障”。

从精准扶贫的“准”和“精”向“可持续”层次深入。一是要大力推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二是要落实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如土地流转、确权股改、三权分置等,推进资产扶贫。

从“反贫”向“反贫困”深入。将反贫与反贫困自觉不自觉画上等号,是欠妥的。“扶贫”旨在解决温饱、提高收入,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解困”才是最终解决贫困问题,挖掉贫困根子,实现可持续减贫和可持续增收、永续脱贫的关键。因此,深度扶贫要更加关注贫困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特别是发展需要,包括能力和精神需要。

(作者地址:浦贝乡水塘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