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次开会,7次食言;7次拔草,7次失败。”这是某贫困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的推进现况。其实,该建设项目费用12万元工程款早已到位,基层村干部却久拖不决,时隔1年,导致诸多健身器材腐蚀严重,淹没在簇新的蒿草丛中,如此行径到底为何?
新闻一出,笔者不寒而栗。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就有4.53万个,处理人数更高达6.15万余人。在如此大力惩治“蝇贪”的环境下,如此堂而皇之浪费、侵占公共资源、资金的“咸猪手”依然存在,不禁让人瞠目结舌。
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是将作风建设摆在脱贫攻坚的突出位置。面对伸向扶贫领域的“咸猪手”不能只打,更应该充分运用科学原则,密织制度的笼子。
脱贫攻坚不是一蹴而就,要完成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浩大工程,就需要科学指导,下足绣花功夫。“志士惜日短,勇者常为新。”科学善用勇者和志士,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挂可实现的蓝图,打有把握的鏖战。望梅止渴只是一时,要“出水才见两腿泥”,任务分工要实、资金保障要实、督查验收更要实,这样扶贫干部、基层干部才能以效能见真章,以结果论英雄。
有利可图就管,无利可图就推,这仍是部分基层干部的“做事风格”,大行“懒散拖”之心法口诀,耗光了扶贫干部的心力,耗尽了扶贫项目的资金。纠治扶贫懒政重在严治懒政,全面建立督查考核机制,为“无德、不正、乱为、不为”的扶贫干部画像。突出目标导向,制定科学考核体系,确保监督考核实效,用严格的制度来要求和监督基层干部,才能让“等、靠、要”的偏颇之路重回正轨。
“时势造英雄”。脱贫攻坚是给贫困地区输血又造血的重要环节,更是展示基层扶贫干部一身“绝学”的大好时机。不搞花拳绣腿、不搞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带着“新视野”、“新思维”为扶贫助力,以满足感和成就感推动基层干部自身修行,扶贫有了“温度”也就有了价值。
基层干部要摆正个人的权力观、利益观,任何妄图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都必将受到严厉惩处。要懂得: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长秋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