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付来了,村里的党建工作开展顺畅多了,他出的好多新点子、新做法,特别受大家认可。”据报道,付尚华去年8月到炭厂村后,在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上下功夫,建党员联系微信群,汛期防险、修路装路灯、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法治宣传等等,都用村民语言写成讲稿,征询群众意见。他还跟村干部一起串户,白天夜间巡逻,乃至村里防疫打药、大扫除,干得热火朝天。(人民网 9月14日)
抓基层党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细处入手,向实处发力,万不可做表面之功、应付之举。正如付尚华那样,用通俗易懂的群组织语言,向全村群众征询要想干啥、有啥要求、有啥良策等,不管是修路、装路灯、扫垃圾之类“鸡毛蒜皮”的民生问题“小事”,还是传文、法制宣传等“大事”,都在广纳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符合群众需求工作方针,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有句话说得好“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对你有多亲;你捧自己有多高,群众离你就有多远”。当年,焦裕禄满怀真情的一句话“我是你的儿子”,拉近了与群众的感情,赢得群众的心。无论何时,群众都反感不接地气的干部,他们制定政策是不询民意,拍拍脑袋决定;指导工作时不询民需,拍拍胸脯保证;解决问题时不询民计,拍拍屁股走人,最终让群众望而生厌,敬而远之。因此,只有亲近群众,才能突破不接地气的藩篱,基层党建工作才有温度。
基层党建工作还须有力度,即向群众兑现承诺,件件都要落实落细,不打白条、不走形式。《光明日报》曾报道过福建省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书记周炳耀的故事,他把一生视为一个“解题”过程:群众出了“题目”,他就一笔一画地认真解答;群众不出“题目”,他就自己找出“题目”,再用心解答,目的是尽量让群众少遇到“题目”。而群众一句“有事找耀仔(周炳耀)”,就是最高的肯定。因此,基层党建工作,就要像周炳耀、付尚华那样,主动解决群众的“题目”,深入社区、村庄、田间地头,情况在群众中了解,办法在群众中寻求,决策在群众中形成,问题在群众中解决。
行动最有说服力”,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脚踏实地好好干。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引导群众行动起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全程参与,带领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不高高在上瞎指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群众也才会信服。也唯有如此,眼睛才能向下看、脚步才能踏实地,“自下而上”才能达到群众的要求,让基层党建工作更有温度和力度,让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初心、砥砺奋进。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