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在招录基层公务员的公告中大多都在强调“最低服务期限”,例如新录用的乡镇公务员在报考乡镇最低服务年限为5年,村官志愿者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为8年,服务期内一般不得调出乡镇,而这类要求似乎已成为各地人事招录的惯例。(9月4日,红网)
现实语境下,基层时常陷入留人难的尴尬。待遇低、离家远、责任大、平台小、任务重、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等原因,都可能成为基层公务员尤其是年轻公务员逃离“围城”的理由。
因此,各地人事部门纷纷通过最低服务年限来限制基层公务员调离乡镇,既有助于确保基层干部队伍稳定,也有助于年轻公务员树立正确理性的择业观,一定程度上避免他们“这山望着那山高”。但是,这5年期限并未成为公务员“远走高飞”的束缚,最低服务年限过后,不少基层公务员还是会该考的考走,该调的调走,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基层为何留不住人?一是基层本身的问题。基层本身工作较为辛苦和烦躁,基层基础设施环境相对于大城市,存在很大的差别,年轻人一时难以适应。同时基层待遇跟不上,中央虽然一再强调收入分配向基层、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可是由于受财政束缚,基层人才的福利待遇与大城市相比仍然差距很大,自然难以吸引和留在人才。二是社会价值观的问题。年轻人在择业的时候大部分会认为去基层就是受苦,基层工作满足不了年轻人想要上升的心里,社会主流价值观也认为去基层就不会有太好的发展,因此去基层不会成为年轻人的首选。
基层单位要留住人才,除了硬性规定,还要柔性关怀,即关心基层干部成长,解决好新招录干部的后顾之忧,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让其“下得去、上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人才强基层、基层育人才的良性互动发展局面,让“用人之渴”真正得解。
(作者单位: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