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扶贫工作岂能“纸上谈兵”?

[ 作者:罗三夕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419 更新时间:2018-08-27 录入:吴玲香 ]

“我在落实帮扶措施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我向组织保证,以后一定端正工作态度,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工作纪律……”今年2月,黄石市国资委朱某在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作检讨。回想当时的情形,他羞愧不已。(8月23日,湖北日报)

太子镇福利院集中供养对象苏某莲,是黄石市国资委负责帮扶的建档立卡五保贫困户之一。帮扶工作由驻村的包保干部朱某负责。苏某莲因身体原因一直在其女儿家居住。然而,虽然苏某莲去世了,但查看一户一档资料,对其帮扶措施从2017年8月至11月,工作队和村委会都有记录。

精准扶贫应该是帮扶干部亲临一线,带着贫困群众一起干,其乐融融抓生产、抓就业、抓收入效益,使贫困群众的家庭收入突破“贫困线”,达到脱贫致富最终目的。让填表成为了迎检过关的“头等大事”,无疑是倒逼帮扶干部在材料填报上“精益求精”,让本就身兼数职的扶贫干部顾此失彼,反而将一线帮扶工作落下,让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更有甚者,一些“三支一扶”(支农、支教、支医、扶贫)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入选者,也陷入于村委会办公室的各类文牍工作的汪洋大海之中,成为应对各类报表的office达人,却连下到农户家中调查研究的时间都排不出来。难道他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能做这些纸面工作吗?形式主义的可怕后果,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脱贫攻坚,有关部门和地区一定要转变观念,切实做到扶贫各项优惠政策宣传到位,采取“阳光扶贫”模式、“产业扶贫”方式,真正发挥扶贫政策的推动作用,让真正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坚决杜绝造假方式的“纸上扶贫”。

(作者单位: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