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不应挂在嘴上 而该扛在肩上

[ 作者:吾尧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24 录入:吴玲香 ]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问题导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明确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定位,坚持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增强脱贫攻坚的责任与担当。(8月22日,人民日报)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脱贫攻坚成了不得不提、不得不解决的难题。如何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既是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扶贫干部应该思考的路线问题。怎么做,才能树立起脱贫的决心和干劲,才能让群众与干部一起挑起担子、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让群众真正参与到脱贫攻坚事业当中,笔者认为唯有有担当、敢担当,方能真脱贫、不返贫。

扶贫不是嘴上功夫,那些把口号喊得震天响,把胸脯拍的“咚咚咚”,真正遇到问题却推三阻四、推诿扯皮的干部就是典型的只会耍嘴皮子,没有真担当。这样的干部注定不能真扶贫,注定不能带领群众真脱贫,注定不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扶贫是一门考究的活,既需要智慧,也需要手艺,更需要担当,需要扶贫干部有高瞻远瞩的决断,有脱离贫困的方法,有承担后果的肩膀。脱贫不是说说就能实现的,靠的是勤勤恳恳真抓实干,要的是实实在在逗真碰硬,广大干部唯有落定落实扶贫政策,踩准踩稳扶贫节奏,在措施和方法上下功夫,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扶贫不是三脚猫功夫,那些略知皮毛便肆意指挥,随意性太强的干部不仅不会给脱贫事业带来进步,反而会造成脱贫工作的滞后甚至倒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既强调了脱贫应当精准,也指出了脱贫应当认真,唯有技艺娴熟、认真专注的人才能绣好花,绣出群众的美好生活。广大扶贫干部当练就“绣花”的技艺,更要有“绣花”的耐力,不回避贫穷这块硬骨头,不躲避扶贫中遇到的“鸿沟”,不逃避落在肩上的任务。

扶贫须练就“金钟罩”“铁布衫”。打铁还需自身硬,贫穷是一块生铁、硬铁,不是轻而易举能够融化,也非一日之功便可消除。广大扶贫干部要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中,就必须有底气、有硬气,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有面对诱惑不卑不亢,把自己铸的百毒不侵,才能有担担子、扛责任的勇气和担当。倘若扶贫干部自己都轻而易举被贫困喝退、被困难击倒、为名利围猎,那群众何来的依靠,何来的希望。唯有将责任、担当、廉洁、奉献注入炼铁炉中,贫穷这块生铁才能彻底消融,炼出经久耐用的钢。

(作者单位:四川省蒲江县国土资源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