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记者获悉,7月11日,全南县对督查中发现的17名扶贫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进行了全县通报。7月4日,全南县组成联合督查组,分别对中寨乡、南迳镇、大吉山镇、龙源坝镇、龙下乡、社迳乡、陂头镇等7个乡镇68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在岗在位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7月16日 中国江西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这“精准”的背后,需要广大扶贫干部切实担起责任、强化担当。
值得注意的是,“责任落实不力”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有的扶贫措施不精准、不持续,甚至有的地方出现未书面请假就擅自离岗的现象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体现出仍有党员干部对脱贫攻坚的政治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履行这一政治责任的能力不足、担当不够,必须下大力气从严从细整治。
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抓手,在精准上下功夫,着力从教育引导、责任落实、监督检查等方面入手,既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又要突出重点、聚焦要害,把监督资源和执纪力量向问题突出领域集中,为脱贫攻坚战略决策的贯彻落实提供纪律保障。
思想先行,畅通反馈渠道。开展专题培训,结合农村“两委”换届,讲政策、讲程序、讲法纪,增强规范履职、遵纪守法的自律意识。推动有关党组织把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牢牢抓在手上,把责任和任务压到市县乡和相关部门,让监督“探头”对准扶贫领域,充分依托乡镇“廉洁诊所”,对贫困村村“两委”干部存在的扶贫领域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开展提醒教育,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责任为重,推行清单管理。制定脱贫攻坚履责清单,特别是要明确扶贫干部日常任务清单、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到责任落实全程留痕、有迹可查。要以监督、问责为支点,推动责任落实形成完整“链条”。对出现落实不力的情况,及早约谈问题本人及所在单位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对扶贫领域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坚持“提级查办”“一案三查”“抽查复核”,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
创新方式,强化监督检查。创新暗访监督方式,采取“机动式”暗访和“驻地式”摸排相结合,提升监督精准性。用好科技监督手段,运用好大数据筛查分析,借助扶贫开发项目库、公开公示平台、报账验收台账等多个平台载体,强化扶贫监管。要在精准发现和准确把握上下足“绣花功夫”,把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研判作为“起手式”和“必修课”,紧密结合实际查找群众反映强烈、影响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的“独家问题”,找准“靶子”、查清“病灶”,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广大扶贫干部,只有扎扎实实地转变作风、改进扶贫质效,才能强有力地推进精准扶贫,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作者单位:平武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