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压实扶贫责任 提升扶贫成效

[ 作者:宜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02 录入:吴玲香 ]

看完通报批评的文件,云南省师宗县大同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李文齐犹豫了片刻,然后将文件的电子版转到了本镇扶贫干部的微信群。这次通报批评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李文齐自己。前不久,李文齐等6人被师宗县纪委通报批评。师宗县通过监督问责,督促驻村干部、基层组织、挂联单位主动扛起脱贫职责。(7月2日,人民网)

在脱贫攻坚作风转变年中,云南省师宗县运用对症下药的方式,监督问责扶贫领域的各种不落实的工作表象,督促驻村干部、基层组织、挂联单位主动扛起脱贫职责,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凑响了扶贫的战歌。

脱贫攻坚不容责任懈怠。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逐步改善,一些扶贫干部放松了自我要求,思想上产生了厌烦情绪,注重了表格资料的完善,而进村入户的时间明显减少,有的在产业扶贫上滋生了畏难情绪,因为农产品的销售受到市场的制约。有的是因为群众脱贫后,不知道怎么帮?帮什么?对群众在脱贫后生产发展的需求缺乏必要的认识,故而出现了一些扶贫干部只注重在面上下功夫,却忽视在点上做足“绣花”文章。因而需要各级组织的督促引导和教育提醒,方能在压实扶贫责任中,理清扶贫的思路。

压实扶贫责任需要对症下药。到2020年要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步入全面小康,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需要各级扶贫干部在扛起扶贫责任中,下足“绣花”功夫。就需要结合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转变年的契机,对扶贫领域存在的作风飘浮等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建立问题台帐,分类落实治理措施,运用约谈、通报批评、问责等方式,压实乡镇村的主体责任,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的职责,集中优势兵力加大脱贫攻坚的力度,以团队的活力,破解脱贫攻坚中各类困难,在与群众同吃同信同劳动中谋致富之策,消除等靠要怕的思想,不断激活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拓宽群众增收之道。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不断创新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和困难的过程。随着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改善,伴随着脱贫后如何持续增收等新的问题的不断产生。因而要依靠广大扶贫干部以扶贫不取胜决不收兵的精神,始终与群众在一起谋致富之策,运用扶贫政策创造性地破解扶贫工作中的难题,既对症群众的生活需要,综合运用扶贫政策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更要运用企业、合作社等的带动辐射,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扶贫产业的发展中来,在实际操作或专题培训中提升种养殖技能,运用产业扶贫资金这道杠杆,撬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激情,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作者地址:盐亭县茶亭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