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有的党员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存在敷衍塞责的应付心态,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一些干部到户走访常常是拍照签到、走走过场。(3月27日 人民日报)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打好脱贫攻坚战,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必须坚持真扶贫真脱贫,那种“村里转一转、家中看一看”,“拍照走人”式的下村扶贫要坚决予以纠正。
其实,在智能手机广泛普及的当下,拍照留存本是工作痕迹化管理的重要举措。用手机拍下自己工作时的照片,一方面可以直观反映阶段工作推进和落实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在上级督查时印证工作开展,这本无可厚非。
但在一些地方,个别干部却打起工作留痕的“歪主意”。在下村走访帮扶过程中跑马观花、蜻蜓点水,没有真扶真帮。有时为了表明走访“到家”,一站在贫困户身边就拍照,也不在乎贫困群众乐不乐意,对其为何致贫,如何帮扶并不上心;有时为了表明自己帮扶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站在田间地头搞摆拍,拍完照片就“收工”。这些现象虽然只是出现在极少数干部身上,却让脱贫攻坚成效打了折扣,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影响极其恶劣。
当前,脱贫攻坚虽然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剩下的却是“艰中之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有丝毫懈怠。对于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假帮假扶不落实的干部要加大监督问责力度,绝不能让“下村走访”演变为“下村走秀”。
“真扶贫”“真脱贫”需要各级干部下真功夫。只有真抓实干、用心用力才能把帮扶工作做实做好,脱贫成效才能让群众认可,更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教体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