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人民的心声,折射出历朝历代的官员有不少腐败想象。因此,在21世纪的中国,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整治腐败,希望党员干部能够风清气正,告别腐败,让政治环境更生态。
包拯说过:“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党员干部要成为人民的表率,不能成为人民的窃贼。十八大以来,已有21位省部级官员落马,立案审查省军级等高官440人,纪律处分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处分县处级干部6.3万多人,处分基层党员干部27.8万人。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人民扼腕叹息,腐败问题越来越成为政治生态环境的桎梏。党员干部之所以落马,是因为理想信念滑坡、法纪意识淡薄、放松了世界观、突破了道德法律底线、屈服于金钱美色的诱惑。党中央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到了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蚊子臭虫要歼灭!”,一如既往地进行反腐败斗争,坚决铲除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利益集团,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让腐败分子无可遁形。
影响政治生态环境的原因主要有文化的惯性因素、制度因素、权力监督因素、民主进程因素、社会转型因素、法律设计因素。要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需要加强政治领域建设、法制建设、社会稳定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做到法治的合法性、稳定性、无私性和廉洁性。良好的政治生态能起到惩恶扬善、激浊扬清的作用,有利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党员干部亟待解决好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破坏党的团结统一、执行政策时随意变通走样、选拔干部时任人唯亲、结交朋友上毫无原则、报告事项时不尊重事实等问题。党员干部要努力做到:树立正确的法治价值理念,依法行政;树立抵御诱惑的政治定力,培养自律和慎独的境界;坚持廉政制度建设,加大腐败应承担的风险;加强法制教育,培养人民的守法和护法意识。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人的信仰一旦形成,其兴趣、爱好、愿望、情感、动力等就会集中到正能量上,形成强大的心理定力。“不能腐”和“不敢腐”是外力,“不想腐”才是内因和基础。在诸多诱惑面前,要做到思想不滑坡、拒腐防变,需要提高自律自控能力,自觉过好信念关和权力关。党员干部要志存高远、守住底线、站稳立场、严格自律。坚持党中央的正确思想和方针政策,有效地管党治党,正风反腐,打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党员干部要全力以赴地提高思想觉悟,由“不敢腐”的被动和“不能腐”的无奈,走向“不想腐”的自觉,打击旧腐败,杜绝新腐败,最终取得反腐败的压倒性胜利,党员干部要真正成为人民的衣食父母,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
(作者单位:四川省富顺县代寺镇中心卫生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