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出生于四川达州的一个小山村、在北大师从著名建筑学家俞孔坚教授的小伙汤敏,有着浓郁的乡土情结。也正是这种情结,促使他放弃稳定的公务员生活和高薪的设计师职业,转行致力于保护古村落、推动乡贤文化,成为一名公益人。(1月23日 人民日报)
传统古村落是我们祖先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营造的最为适宜族群发展的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结合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卓越创造力和无穷智慧,蕴含着深厚广博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文化之灵魂,是文化自信之源泉。
然而,在城镇化大规模建设的当今,随着商业开发和现代化浪潮的入侵,传统村落的数量正在快速减少,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村落乡土文化、地域特色被迅速侵蚀。
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中国古村落所凝聚的文化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之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自然村落的不断消失就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消失。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如果没有了传统文化,就如同没有了血脉,民族的文化自信从何谈起?文化强国从何谈起?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梦的具体实践和发扬。85后北大研究生,放弃稳定的公务员生活和高薪的设计师职业,转行致力于保护古村落、推动乡贤文化,成为一名公益人,正是在文化复兴的路上,从传承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历史情怀出发,回应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守护中华文化之魂,撑起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作者地址:四川绵阳游仙)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